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走出“毒食品时代”,要靠人民战争

www.fjnet.cn?2011-08-01 16:18? 傅尹?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据《北京晚报》7月27日报道,由北京市食品安全办草拟的《北京市食品安全行动计划(2011-2015年)》,经北京市委、市政府审议通过正式公布。北京首次提出“安全食品”概念,动员全社会举报食品违法。其中培训上岗万名食品安全监督员,构建横到边、纵到底的食品安全监管组织网络体系,对保证食品安全无疑会产生更大更广阔的影响。

如今,不少无良缺德商人为了追求最大商业利益,无序滥用各种违规添加剂,牛奶有毒,猪肉有毒,水果有毒,饮料有毒,甚至矿泉水也用不能直接饮用的自来水代替,人们餐桌上食用的几乎所有食品饮料,均被发现带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毒”。人们似乎走进了一个“毒食品时代”,挥之不去,摆脱不开。

是谁制造了这个“毒食品时代”?

改革开放30多年,将中国推向了世界经济强国的地位。市场经济地位确立了,经济发展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相应的市场监管机制,完善的市场制度却因时间和实践的短与不足落后了,边发展边整改几乎成了潜规则。哪里有暴利,哪里就有不法商人的身影。他们千方百计钻法律法规的空子,钻政策的空子,钻监管的漏洞,昧着良心把能获取巨大经济利益的假冒伪劣甚至含有毒素的食品推进市场,推上民众的餐桌。已有的法律法规加上各种机制还不健全的监管部门,在这些不法商人不法行为面前是那么软弱无力。

发达的现代科技,也为缺德商人搭建了弄虚作假的平台。工业碱可以保持猪肉的鲜嫩,塑化剂可以增加饮料的黏性,催熟剂可以加快水果蔬菜成熟,不同的食品可以通过不同的添加剂达到提速、保鲜、增量等效果,成为不法商家获取最大经济利益的筹码。而国家对添加剂的使用虽有标准,但百姓却知之甚少,连一些生产厂家、个体经营者对添加剂的了解也是一片空白,听说可以降低成本,就敢大量使用。至于在添加剂使用上的监管,更是漏洞百出。仅凭工商、质监、卫生防疫现有的监管力量,大型企业还可以重点监管,但对雨后春笋般的作坊式食品生产个体,就防不胜防了。

从发展到规范,似乎这是一个合乎逻辑的阵痛历程。痛定思痛,国家除了加大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力度外,还在采取各种措施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防范体系。但仅从政府的层面摆脱“毒食品时代”带来的尴尬还不够。毕竟中国的市场还不成熟,商业道德整体素质不高,机制的完善还需时日,加上幅员广阔,地域差距大,发展不平衡,靠有限的监管部门和人员,难以彻底堵住毒食品的源头。要尽快走出“毒食品时代”,还需要打一场人民战争。北京的作法就值得借鉴,从基层就设立起食品安全监督员,构建横到边、纵到底的食品安全监管组织网络体系,把“毒食品”挡在市场大门之外。

只要食品安全防范知识的宣传到位,只要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宣传到位,只要群众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到位,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也不想“中毒”,谁也不会眼睁睁看着“刽子手”去拿人的生命安全当儿戏。如果每一个食品生产点有人监管,如果市场每一个摊位都有人过问,如果每一件上架食品都有人品头论足,那么,还有“毒食品”生存的空间吗?更重要的是,执法监管部门对群众检举揭发的食品安全问题,要一查到底,从重从快处理,决不纵容,决不姑息。否则,会寒了人民群众的心。

  • 责任编辑:李艳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