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招商”变“招伤”缘于“政绩饥渴”
www.fjnet.cn?2011-04-27 17:31? 张玉胜?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的辽宁新富集团,未履行环评审批手续,擅自建设年产10万吨镍铁合金的冶炼厂。当地政府将其作为“重点项目”扶持,企业违规生产10个月,因严重损害环境引发群众上访。(4月26日《京华时报》)

在鞍山市岫岩县偏岭镇后地村,一座污染企业的入驻打破了原本清静祥和的生活,烟尘笼罩着村庄,老百姓无法晾晒衣服,庄稼受粉尘影响减产甚至绝收。当地政府未经环评审批的“招商”演绎为污染环境、祸及百姓的“招伤”,岂不令人忧哉、痛哉。

更让人不解的是,村民们为此多次到政府和企业讨说法均无果而终,当地政府更是在去年环保部门下达“停止建设、补办环保手续和罚款10万元”的处罚决定后,不仅未出台任何关闭措施,反而为企业追加批地200亩,甚至将“鼓励其提高产能”写进了2011年的工作报告。企业的利益驱动和有恃无恐显而易见,但当地政府缘何置民生诉求于不顾,甘冒顶风违法而依然我行我素,变本加厉。除了急功近利的“政绩饥渴”,人们恐难找出别的答案。

“招商引资”作为兴起于改革开放初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产物,曾经对促进产业转移、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经济发展产生过积极作用,甚至直到今天仍是一些地方政府的主要发展模式。但随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执政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人们对经济发展模式的认知越来越趋清醒与理性,片面追求GDP和“招商是个筐,好赖往里装”的理念受到冲击。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的顺序颠倒,使由“求数量”的粗放进化为“重质量”的精细日益成为各地“招商引资”的实质性转变,注重环境保护、关注民生幸福、减少资源耗费、致力可持续发展,让招商引资优化为“择商选资”,已然成为发展趋势。然而,岫岩县只求政绩不悯民生,只顾当前不计长远、盲目决策不经环评的一意孤行,明显有违国法民意,更有碍当地经济社会的包容性增长,既表现出不合时宜的观念陈旧,更显示其因小失大的极端不负责任,必须予以严厉追究。

按理说,岫岩县政府应该心里明白,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行业准入条件规定,居民集中区周边1公里内不得新建、扩建铁合金生产企业。而距离偏岭镇后地村最近只有500多米的新富集团镍铁冶炼厂不符合国家行业准入条件,即使上报环评报告也难以获批。但受“每天获利数十万元”的诱惑,还是让官员不惜采取瞒天过海的违法手段造成既成事实。值得提醒官员的是,“请神容易送神难”,不当的招商引资势必遭致最终劳民伤财的恶果,已经耗费巨资并已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业如何停业整改,必须有人为此埋单。

在现实生活中,地方政府受“政绩饥渴”驱使,用“先斩后奏”的办法绕过环评监督,或以边上报边开工的办法让违规企业上马的现象绝非个案。究其原因当为环保体制不健全和对违法成本过低所致。因此,防止“招商”变“招伤”,必须首先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机制,鼓励地方政府多创“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潜政绩”,遏制官员出于“政绩饥渴”而盲目决策的冲动;其次,要扩大和保障环保部门的执法权限,纠正地方政府无视环保处罚的非正常状况;其三,要大力营造环保高于一切的招商引资环境,实行“谁招商谁负责”环保责任连带追究,健全环保一票否决的问责制度。只有让污染企业在“伤民”的同时严重伤及始作俑者,“政绩饥渴”引发的“招商”变“招伤”怪象才有望遏制。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