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国内>>国内热词>>PM25 雾霾

央广网北京10月8日消息(记者郭淼)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今天10:58分,我国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寒露”是北方一年中气温下降最快的时节,中央气象台最新预报显示:受新一股冷空气影响,未来三天,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将迎来一次大风降温天气过程。

进入“寒露”节气后,北方降水减少,天气干燥,冷空气势力趋于强劲,气温进入下降通道。“寒露”的到来意味着东北和西北地区已经或即将进入冬季,中国气象局气象分析师周丽贤说:新一股冷空气今天已经从新疆北部启程,未来三天将自西向东影响北方地区,为北方带来丝丝寒意。

周丽贤:9-11日冷空气将会自西向东影响我国淮河以北的大部地区,主要会带来4-8℃的降温和4-5级的风;10日,内蒙古东部、东北会有大范围降水,东北西部会有中到大雨,内蒙古东北部还会出现雨夹雪或降雪。在这股冷空气到来之前,9日华北黄淮一带雾霾还会加重,10日,随着冷空气的到来,雾霾也将被一扫而光,蓝天重现。

过去两天,“菲特”以及冷空气的影响,华东省份遭遇了大范围的强风雨天气,尤其是浙江、上海等地天气最为恶劣,都遭遇了这个时节罕见的强降雨。周丽贤说:今晚开始,华东等地强雨水将会逐渐减弱退去。

周丽贤:9号开始,江苏、上海、安徽等地天气好转,气温回升,但浙江省境内还会有一些小雨或阵雨落下。并且今天夜间开始“丹娜丝”对我国沿海和近海的风力影响将趋于结束。

新华视点:【湖北汉川受雾霾影响发生一起客货车相撞事故 致1人死亡30余人受伤】8日上午8时30分左右,一辆由湖北天门开往武汉的客车行驶至S106省道汉川市华严农场附近时,与一辆满载黄沙的重型货车相撞,造成1人死亡,30余人受伤。到达现场后消防官兵发现,客车的左前侧受损严重。(记者李鹏翔)

新华网北京10月7日电(吕诺 严瑜)据中国疾控中心介绍,中国将用3到5年的时间建立覆盖全国的空气污染(雾霾)健康影响监测网络,掌握空气污染暴露水平及人群健康影响变化趋势,为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中国疾控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副所长徐东群介绍,为在2013年开展空气污染(雾霾)特征污染物及人群健康影响监测,掌握不同地区PM2.5污染特征及成分差异,了解不同地区空气污染对健康状况的影响,中国在雾霾高发的16个省份选择了43个监测点,开展雾霾健康影响监测工作。这项监测的内容包括全市层面环保、气象、人口、死因等资料收集,以社区为基础的雾霾特征污染物及成分监测、敏感人群健康监测、人群健康风险评估危险因素及人群活动模式监测,以及以医院为基础的疾病监测。

2013年,持续大规模的雾霾污染范围涉及了17个省份四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影响人口约6亿。徐东群介绍,面对严峻的空气污染形势,雾霾健康影响监测列入了环境卫生监测项目,获得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支持。中国疾控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近日开展了监测培训。

中新社北京10月7日电 (记者 刘辰瑶)中国北方雾霾笼罩、南方风雨袭城,由此带来的航班延误、高速封闭、动车取消。在“十一”黄金周的最后一天里,“天公”有点忙。

记者从中央气象台获悉,4日起,华北、黄淮等地出现雾霾,京津冀等地持续出现重度雾霾,空气污染严重。尽管连续发布三日的霾黄色预警于7日10时被解除,但中央气象台仍表示,7日下午到8日上午,华北中南部、黄淮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仍有轻度霾,局部地区有中度霾。

还未完全飘散的雾霾,足以影响到了黄金周回程高峰的交通。

7日早晨,因雾霾影响,北京境内京沪高速、京津高速,天津境内长深高速、荣乌高速、京津塘高速、津保高速、京津联络线、滨保高速,河北境内京哈高速、京港澳高速、荣乌高速,山东境内荣乌高速、青银高速、京沪高速,四川境内沪蓉高速局部路段道路封闭。

首都机场7日计划保障航班1655架次,进出港旅客26.48万人次。但受雾霾影响,6日起共有百余航班延误,目前正逐步恢复中。

北方交通不畅,而在“菲特”“丹娜丝”双台风的作用下,南方则更是水泄不通。

今年第23号强台风“菲特”已于今日凌晨1时15分在福建省福鼎市沙埕镇沿海登陆,第24号强台风“丹娜丝”紧随其后正在向中国东南沿海靠近。双台风带来的暴风骤雨,为东南沿海的各省区交通加压。

受台风影响,截至7日早晨8时,杭州机场航班延误70班,取消1班。温州机场取消14班,延误19班。此外,福州机场取消7班,延误13班。

铁路方面,记者从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获悉,为保障返程高峰,上海、浙江、福建一带共加开了17对动车,但目前,仍有43对动车继续停运,其中28对来自上海铁路局。

上海铁路局7日6时许发布公告称,从售票数据看,受台风影响沿海铁路停运列车涉及到1.1万名旅客,其中4000名短途旅客可以改乘沪杭甬高铁列车出行。而受台风“菲特”影响,为保证运输安全,杭甬高铁全线限速200公里运行。(完)

新华网郑州10月7日电(记者宋晓东)6日9时,郑州市气象台继续发布霾橙色预警信号:郑州市区出现能见度低于2000米且相对湿度小于80%的霾,并将在未来24小时内持续。7日8时,郑州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城区内9个检测子站中8个空气质量指数(AQI)大于200,属于重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PM2.5。此外,河南省内平顶山、开封、安阳等地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空气污染。

自9月26日起,河南省内多日出现严重雾霾天气,不仅严重威胁市民身体健康还给“十一”长假高速出行带来了安全隐患。河南省高速交警总队数据显示,受雾霾天气袭扰,近日河南省内京港澳高速、大广高速多路段发生行车事故,已造成9人遇难,多人受伤。

郑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范相阁表示,除自然轻雾天气原因外,河南连日严重雾霾天气与焚烧秸秆密切相关。环保部门秸秆焚烧监测数据显示,近日河南省内周口、商丘、鹤壁、南阳、新乡、驻马店等多地均有秸秆焚烧情况。

2012年10月,河南省政府曾针对秸秆焚烧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成立秸秆禁烧工作机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对发生大面积秸秆焚烧、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地方,按照突发环境事件管理的有关规定追究责任,然而今年焚烧秸秆现象却依旧屡禁不止。

秸秆焚烧是伴随农业现代化发展而出现的现实问题,煤电代替燃料,机械化取代畜牧耕作,秸秆的燃料、饲料用途效用降低,加之大型造纸企业秸秆需求量降低,秸秆可使用效率急剧下降。特别是农业生产中,麦秸留茬太高会影响播种,或因天气变化需要抢时抢种等问题都造成了农民集中焚烧秸秆的行为。

治标须治本,治理秸秆焚烧必须着眼于“成本损益”与“方便下种”的根本因素,这是秸秆禁烧的根本所在。政府应当注重引导秸秆利用的市场化、资源化、规模化、科技化转型,推进秸秆禁烧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杜绝秸秆焚烧,还百姓湛湛蓝天。

新华网北京10月7日电(记者 倪元锦)国庆长假,北京市区交通不再拥堵不堪,部分工厂、工地停工,为何雾霾依旧严重?演员姚晨发微博表示“国庆长假期间,北京车辆稀少,市内交通通畅,呛人雾霾依旧,‘主要污染源是机动车’的谣言不攻自破,机动车终于得以沉冤昭雪。”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是什么让北京又陷入雾霾重重包围?记者就此采访了气象专家。

雾霾波及7省市

中央气象台发布的6日8时至7日8时“全国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图”显示,北京、石家庄为紫色六级“极差”气象条件,极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稀释、扩散和清除;整个京津冀区域和郑州、西安周边的气象条件为红色五级“差”;橙色四级“较差”气象条件的范围遍布北京、天津、河北、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7省市。

6日10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霾黄色预警:预计6日14时至7日14时,京津冀晋豫等局地有重度霾。事实上,4日起,华北、黄淮等地就出现雾霾,京津冀等地也持续出现重度雾霾,空气污染重,预计雾霾天气将持续至8日。

市区畅通不代表排污总量大幅减少

针对网友有关“京城不拥堵缘何雾霾依旧”的疑问,气象专家提醒公众,北京市区行驶畅通,不代表自驾出游的排污总量大幅减少;此外,此轮雾霾波及7省市,需考虑区域输送因素。

有网友提出,晒晒国庆假期自驾出游的平均时速,也晒晒自己享受免费的高速费,是否能和拥堵增加的额外油费打个平手?也有网友指出,人人都是环境的受益者与加害者,机动车主都有责任减少排放。

北京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国内外专家一致论证,时速60公里时排放最低,当时速低于20公里,尾气污染物排放则会高出至少3倍以上。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王自发认为,假期污染排放源虽有所变化,但驾车出游并不等同于停驶,放眼整个华北平原,多条高速公路长时间拥堵,车队绵延几十公里,机动车排放总量是否有所减弱,需进一步通过对数据进行科学而细致分析,方能对雾霾成因溯源。

静稳天气和污染物排放是主因

受访气象专家指出,秋冬交替的静稳天气和污染物排放总量过大是此轮雾霾主要原因。持续性静稳天气和高气溶胶浓度是雾霾形成和维持的重要因素,其形成后有利于气溶胶不断积聚和凝聚,并形成更多雾滴,增加雾霾持续性。

污染排放超承载力,是雾霾频发的根源所在。截至2013年8月底,北京机动车达537.1万辆。全市机动车每年消耗燃油700多万吨,年排放污染物总量约90万吨,含碳氢化合物7.7万吨,氮氧化物8万多吨。

王自发指出,“这次重污染过程与近期华北地区的静稳天气有关。根据以往经验,秋冬转化时节的10月份前后,华北地区多维持静稳天气”。

王自发说,庞大的城市体量、三面环山的“簸箕”状地形,使得北京在遭遇不利的气候条件时易受上游污染排放带的输送影响,全年中40%的天数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控制环首都污染 需减少区域传输

机动车、燃煤、工业污染和扬尘是北京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北京市环保局数据显示,机动车、燃煤、扬尘对PM2.5贡献率分别为22.2%、16.7%和15.8%,成为当前影响北京市空气环境质量的三大重要污染源。

局地污染源外,区域传输也成为重要污染源之一。为治理大气污染,北京市近年对重污染工业实行限制和外迁等政策,然而,周边省份是钢铁、建材、火电、化工等工业密集区域。

就京津冀区域而言,区域燃煤总量一年超过3.5亿吨(北京占比不足7%),二氧化硫排放强度8.5吨/平方公里,是全国平均水平2.3吨的3.7倍。

专家提出,要改变北京“靠天呼吸”的困局,须重点从控制环首都区域的燃煤污染和机动车污染入手,坚定环境优先发展方针,调整能源结构,属地治理模式“难以治本”。

中新社石家庄10月7日(记者陈林)环京津省份河北7日雾霾持续,正值国庆长假最后一天返程高峰之际,河北早间18条高速公路因雾关闭,交通影响严重。

河北省气象台7日5时40分发布大雾橙色预警信号,预计今天早晨,承德南部、唐山、秦皇岛、石家庄东部等多地有雾,部分地区能见度小于200米;6时34分发布霾黄色预警信号:据环境部门监测,目前保定、石家庄、衡水、邢台、邯郸为重度到严重污染,预计今天白天,河北中南部大部分地区有中度霾,局部有重度霾。

此前4日至6日,河北省气象台已连续发布7个霾黄色预警信号和2个大雾黄色预警信号。仅6日造成至少10条高速公路关闭。

河北高速交警总队指挥中心早间7时30分发布消息,自6日晚8点时半开始,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地区相继起雾,部分高速路段能见度不足50米。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8条高速因雾采取相应交通管制措施。连接北京的京港澳高速石家庄至保定段、大广高速廊坊至邢台段、京哈高速秦皇岛至廊坊段等均处于关闭状态。

截至7日9时,石黄高速的石家庄至沧州段,大广高速廊坊至邢台段,京哈高速秦皇岛至廊坊段,沿海高速沧州段,唐津高速沿线站口,保沧高速保定至沧州段,衡德高速沿线站口,承唐高速唐山段,津汕高速沿线站口仍因雾关闭。(完)

中新网北京10月7日电 (记者杜燕)深陷雾霾的京城,7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不过连日雾霾天气,令市民游兴大减,景区游客小幅回落。

国庆长假前夕,居住北京的人们连连惊呼晴空万里的北京“是真的么?”,却不知雾霾已悄悄聚拢。从9月27日至30日,北京重度污染。国庆长假首日的半天阵雨和北风,一起吹散了连日的雾霾,让这个假期重见天日。然而,好景不好,从3日夜间开始京城渐渐进入雾霾天气的包围中。由于气象条件不利于扩散,PM2.5在京城上空持续累积上升,至6日,北京全天处于重度污染,连天安门都若隐若现、大黄鸭蒙上“薄纱”。

连日的雾霾,让一些市民改变了出行游玩的计划。来自北京市假日办的数据显示,5日,北京大部分景区与前一日相比客流有所回落。全市重点监测的24个景区共计接待游客87.19万人次,比前日减少11.3%,比去年同期增长4.2%;6日,故宫接待9.13万人,比前一日减少23%;颐和园接待8.93万人,比前一日减少16.6%。

7日是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京城仍在雾霾笼罩下。受大雾天气影响,一大早京津、京沪高速全线双向以及京开高速出京方向均采取了临时封闭措施。

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网站7日8时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空气质量指数均未超过300微克/立方米,质量指数为5级或4级,明显好于6日的“破400”的6级。7日,仅在西直门附近等车流量较大的地段,控制质量指数在310微克/立方米。

北京气象部门表示,7日白天,北京空气污染气象条件有所改善。虽然雾霾天气不会彻底改善,不过,气象部门表示,受高压前部影响,7日空气流动性将逐步提高,大部分地区空气污染气象条件等级为3,污染物扩散条件较好。

预报显示,7日白天多云间晴,早晨有雾,能见度低,最高气温24℃;夜间多云转阴,有小雨,南转北风一二级,最低气温14℃,提醒晚归市民注意防雨。(完)

?

今天笼罩华北的大雾终于直接影响到了高速路交通。交管局指挥中心上午通报,从昨天夜间开始,本市多条高速公路被迫封闭。但截至上午11时左右,绝大多数高速路均已陆续开通,只有大广高速出京方向天宫院至榆垡南站仍然封闭。由于临近长假返程高峰,警方表示,希望市民驾车回京前一定要对高速路通行状况重点关注,提前做好绕行国道的准备。

上午曾被迫封闭的高速路遍及各个方向,从城北的京承到城东部的大多数高速路再到城南的大广高速,都受到雾霾的严重影响。据交管局指挥中心10点发布的消息,京沪高速大羊坊至市界双向,京津高速台湖收费站至市界出京方向,京哈高速六环至市界双向,京承高速太师屯收费站至市界出京方向,大广高速天宫院至榆垡南站出京方向,东南六环六元桥至太和桥双方向,都由于能见度低采取了临时封闭措施。

京平高速也曾因雾大封闭。只有京藏高速、京新高速、机场高速以及机场二高速、京港澳高速在大多数时间内还可以正常运行。上午陆续开通后,这几条道路上的能见度也并不好,只是勉强可以保证通行安全。

目前已经临近返程高峰,一些市民为了避开明天下午的集中返程车流,往往会提前一些回京。但今天的回京路很可能受到大雾的影响,加剧拥堵程度。交管部门表示,将随时关注天气形势,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早开放道路,同时加派民警在各交通节点地区加强巡逻和管控。

同样由于严重的雾霾作祟,市区内的出行量明显减少,城区道路基本畅通。上午10时,全市路网拥堵指数为代表畅通的1.7,各主要公园周边的交通压力没有前段时间巨大。

另外,市交通委预计,今天下午是国庆长假第一个返城车辆高峰时段,京藏、京承、京开、京港澳、京通等收费公路相应方向交通压力会比较大。相对收费公路,普通公路网整体保持畅通状态,建议市民驾车出行可考虑选择普通公路路线。

据悉,10月5日0-16时收费公路交通流量出现小幅回落,为101.09 万辆,较去年同期降低0.04%。10月4日,全市收费公路交通量180.84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1%;全市客运量为2119.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1897.0万人次)增长11.7%。(记者安然 孟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受雾霾天气影响,北京首都机场航班已大面积延误。

受今天雾霾天气的影响,北京首都机场目前所有进出港的航班已经全部暂停,受影响的航班有76趟,取消了5趟,但是取消的5趟航班主要是受台风菲特的影响。

目前,北京飞往温州的航班取消,另外,从广州、合肥、温州飞往的北京的航班也都取消了,而且受到大雾天气的影响,北京机场通往省级高速已经封路,首都机场各条省际巴士的线路现在双方向都没有发车。现在北京首都机场的航站楼里,滞留旅客都处在等飞机的状态,而首都机场已经迅速地启动了特殊天气的保障预案,也给滞留旅客发放了饼干和牛奶,也有一些旅客被安排到机场附近的宾馆暂时休息,也将提供午餐。但是也有一些旅客像我一样已经选择离开机场,因为航班暂停可能还要再持续一段时间。

虽然现在还不知道具体恢复正常的时间表,但是看天气的状况下午起飞的可能性不大,能不能起飞还要看傍晚的天气情况,天气预报说午后首都机场的能见度在800米以上,但是傍晚机场西部有雷雨。据机场的工作人员称,现在首都机场出现平流雾,它的特点就是能见度比较低,条件具备的话,可能终日这个雾都不会消散,所以情况也不乐观。所以建议今天选择飞机出行的旅客更改行程或者是调整旅程。 (记者刁莹)

中新社北京10月6日电 (记者 石岩)中央气象台6日10时继续发布霾黄色预警。预计,6日14时到7日14时,河北大部、京津地区、山西东部和南部、河南北部等地有中度霾,局部地区有重度霾。

在经历了接连4天的好天气后,北京市气象台和中央气象台5日下午接连发布霾黄色预警。气象专家预计,由于气象条件依然不利,雾霾天气6日或将继续加重,并将持续至长假结束。

中央气象台预计,6日14时到7日14时,华北平原大部和山西东部空气污染气象条件达4级,河北中南部和京津地区的部分地区达5级,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扩散。

受雾霾天气影响,相较于秋高气爽的国庆长假前4天,北京近两日的游览舒适度明显下降。中新社记者观察到,北京街头及各主要景点戴口罩出行的人明显增多。

气象专家建议,空气质量明显降低,呼吸道疾病患者应尽量减少外出。(完)

中新网北京10月6日电 (记者杜燕)刚刚体验到秋高气爽的京城,深陷雾霾。继5日“云山雾罩”后,京城6日持续雾霾,空气质量严重污染,京城多条高速公路采取封闭措施。

从5日凌晨起,北京就开始被重重细颗粒物包围,PM2.5浓度达重度污染至严重污染水平。当日,中央气象台和北京市气象台均发布了霾黄色预警信号。

6日的北京,部分地区一大早能见度不足500米,一些来京游客调侃这是“北京启动烟熏模式”,在雾蒙蒙中领略北国放光。

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10时发布的空气质量指数显示,北京城区环境评价点首要污染物为PM2.5,质量指数均超过310微克/立方米,质量级别全为六级,这是《环境空气质量》新国家标准实施后的最高级别。其中丰台花园430微克/立方米,西直门北大街431微克/立方米,前门东大街427微克/立方米;郊区环境评价点空气质量级别多为五级,少数六级。

在北京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图上,记者看到一片深红色,35个监测点中,32个严重污染。

针对连日来的污染天气,中央气象台高级工程师张恒德分析,近期产生雾霾一方面因为冷空气活动偏少,华北黄淮等地地面风力较小,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另一方面京津冀地区地形独特,且大城市聚集、人口密集,如若一段时期内,大气稳定、对流弱、水平风比较小就会引发累积效应,大气中的污染物无法及时排散出去,容易出现雾霾天气。

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王华表示,6日持续重污染天气,污染形势跟5日差不多。7日白天,北京大部分地区仍将雾霾天气,能见度和空气质量较差,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时间。

受大雾天气影响,京开高速、京沪高速、京哈高速、京平高速、京承高速、京津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6日早采取封闭措施。7时后,高速公路交通量上升明显,京港澳、京开高速等路段进京方向车多拥堵、车行缓慢。

6日、7日是假期游客返京高峰期,北京交通部门表示,根据历年假期交通特点及受周边省市因大雾高速封路的影响,预计多条高速公路进京方向交通压力会较大,容易出现拥堵现象。因此,交通部门提醒市民,车速是导致车祸发生的最直接因素,需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开快车、不抢行,尤其雾中行车时注意车灯的使用,以保障行驶安全。(完)

京津冀等地今天遭遇雾霾天气。中央气象台5日18时再度发布霾黄色预警:预计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华北平原大部和山西东部等地空气污染气象条件达4级,河北中南部和京津地区的部分地区达5级,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扩散。河北大部、京津地区、山西东部和南部、河南北部等地有中度霾,局部地区有重度霾。

中央气象台提醒上述地区民众尽量减少户外活动,体质较弱人群应佩戴口罩,以防感染呼吸道疾病;由于雾霾天气能见度降低,驾驶员应减速慢行,注意交通安全。 (记者刘毅)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虽然是“金秋十月”,可刚刚享受了两天碧空如洗的北京,这两天却不是金色的,而是灰色的。从昨天到今天,华北、黄淮等地再次出现雾霾天气,据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网站消息,今天凌晨,北京市PM2.5浓度已达重度污染至严重污染水平。

不仅在北京,河北、河南等地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雾霾天气。目前,河北省内今天已有多条高速路段关闭了。

中央气象台昨天晚间18点再次发布霾黄色预警,预计今天京津地区、河北大部、山西东部和南部、河南北部等地会再次出现中度霾,局部地区有重度霾。受此影响,河北省境内高速能见度降低,再加上京港澳高速石安段正进行改扩建工程,不少假日返程客流刮蹭事故频发。

河北高速值班巡警王峰:一般司机保持的车距都不够,事故多发,一般都是刮擦、追尾的多。现在一修路,来回拐,并道行驶,有时候进这边道,有时候进那边道,有时候经常拐,一拐的地方肯定减速,容易发生追尾事故。

晴好天气还没持续几天,雾霾又再度袭来,也让北京的市民感觉吃不消。

市民:因为这天带着孩子出来不方便,8个月,吸入的空气都不好,尤其是近一两年,我觉得这样的天气越来越多。

而地处黄淮的河南,由于部分地区焚烧秸秆,也让“霾”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缭绕的烟雾让河南不少航班也受到影响。

虽然目前各地省内景区客流量暂时没有受到雾霾天的明显影响。但视线模糊、呼吸不畅的室外环境还是让不少游客感觉旅游满足感大大降低。

游客:天不好吧,心情也受一定影响,不如像那种风和日丽的感觉好一点,出来玩儿什么也挺影响心情的。

气象部门预计,雾霾天将在这样区域持续到长假结束。河南高速交警总队民警杨政军提醒广大司机,要提前做好相应的防范工作。

杨政军:在雾霾天行驶高速公路的时候,要及时了解路况信息,服从交警指挥,降低车速、拉大车距。如果能见度小于50米时速不要超过20公里,同时要就近驶离高速公路,或者到服务区停车休息。

每年的金九银十是大家来北京旅游的旺季,因为这个时候天气最好,而且秋高气爽,天很蓝。近期频频出现的雾霾却让不少市民感觉以往的"云淡天高"的好天气只能是存在大家的记忆里了。

此外,还有不少人在担忧,相比之前的采暖季大范围雾霾,现在这种天气来的越来越早,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大家期盼的“秋高气爽”什么时候能够再出现?与普通居民的直观感受不同,气象部门给出的结论是,从以往的年份来看,十一前后经常会发生“灰霾”天气,这与初秋时节的气象条件有关。

国家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康志明:进入秋季以后,地面温度在不断下降,大气的成结趋于稳定,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这是有利于霾发生的一个非常有利的气候背景。

中国环境科学院院长柴发合介绍,以往公众对于“霾”并没有清晰认知,很多人只是单纯将其作为“雾天”,但随着今年年初全国爆发大范围,重污染的雾霾天气,再加上国家对于PM2.5监控的加强,居民就会更加关注雾霾的发生。不过他也确认,今年雾霾发生的次数相比往年确实有所增多。

柴发合:现在从全面的数据分析上来说,确实是有加重的趋势或者说范围扩大的趋势,看一下这两天包括北京、石家庄、邢台,连西安、渭南都进入到比较差的城市里面去了,所以整个的污染覆盖的面积很大。

对此,康志明解释,今年秋季北方冷空气活动偏少,整体气温偏高,确实成为滋生“霾”的温床。

康志明:从天气原因来看呢,因为冷空气的活动偏少,冷空气的势力偏弱,整体的气温偏高一些,这种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使得北京的雾霾天气的日数比常年平均要偏多一些。

柴发合介绍,目前北方取暖季尚未开始,出现大面积雾霾的主要原因是目前污染物排放量已经超过了环境承载量,一旦遭遇不利气象条件立刻可能就会引发雾霾。

柴发合: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这几年我们大气的氧化性一直在上升,以臭氧为代表的大气氧化性在各个地方现在都成为了一个问题,这种大气氧化性的增强也是加速了大气中间的气体污染物向颗粒物转化的速度,再加上不利的气象条件和我们排放量巨大的这种污染源排放,所以导致了现在这种情况的发生。

还有一个月,北方就会进入取暖季,柴发合担忧燃煤污染大量增加会让霾“如虎添翼”。各地如果不能有效应对,可能意味着今年冬天北方的空气质量情况比去年更坏。

根据此前发布的《全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京津冀等重点区域要制定重污染天气的预警应急计划,联防联控,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大范围重污染天气。柴发合建议,这个步子可以迈的再快一些。

柴发合:许多城市都在做天然气替代燃煤,这样的工作能够抓紧时间完成,能够减少煤烟型的污染,同时也要加强重污染的预警预防,因为不管天气的原因还是什么原因,最终还是我们人为排放的污染物的量大,也要把这个措施进一步强化一下。这样的话即使在相同的不利气象条件下,也能降低污染的水平。

(记者杜希萌 实习记者韩萌)

“十一”黄金周进入尾声,雾霾再度袭京。昨17时10分,市气象台发布霾黄色预警,提醒市民减少外出。记者发现,近两日,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内人员爆满,不少家长带孩子来看书。在家长们看来,在图书馆度假既可学到知识又能躲避雾霾,让本该安安静静的图书馆“热闹”起来。

昨天下午3时,国图少儿馆内挤满了孩子和家长。馆内的桌椅早已供不应求,很多家长和孩子就在书架的缝隙里席地而坐。有的孩子索性半躺着,把头枕在家长的腿上打起了“地铺”,而书本就放在旁边的地面上。家长李先生已经和儿子在图书馆里泡了近三个小时,爷俩儿已经看完了一整套《乌龙院》漫画书。李先生表示,前一天晚上听天气预报说有雾霾,他就打消了去郊区的念头。“外面空气不好,还堵车,不如带孩子到图书馆来坐坐。”和李先生一样,不少家长也是抱着躲避雾霾的心态带孩子走进了图书馆,不过由于馆内人员太多,空气其实也好不到哪去了。眼看不断有读者进入,工作人员不得不采取限流措施,要求每个孩子只能由一名家长陪同。

孩子多的地方肯定不会安静,图书馆也不例外。偶尔有孩子的尖叫声响起,让有些昏昏欲睡的家长陡然一惊。一些三四岁的孩子,还扯着书本让父母讲故事。对于调皮的小读者,工作人员也无奈,只能微笑示意安静,同时悄声提醒家长让孩子尽快安静下来。

据国图少儿馆馆长王志庚介绍,今年9月9日调整未成年人入馆政策后,国图少儿馆从原来只接待6岁至15岁的小读者,改为12岁及以下均可入馆阅读。小读者和家长随之剧增,特别是节假日里,最多一天接待了1200余人。

王志庚表示,作为一个只有650平方米的少儿图书馆,越来越多的学龄前儿童入馆,对国图服务带来新的挑战。他希望,家长与图书馆工作人员一同维护阅读环境,避免在馆区内打电话、聊天,家长不把食品带入馆区给孩子吃,并及时劝阻孩子在馆区内跑动嬉闹,不把少儿馆当作儿童托管室和游戏室。“我们呼吁家长朋友以身作则,教育孩子爱护书籍,维护好公共阅读环境。”王志庚说。(记者 王歧丰)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