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国内>>国内热词>>PM25 雾霾

“今天天气是比较好,我觉得你脸上都带着几分阳光了。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可以说是同呼吸、共命运。”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发言人傅莹3月4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365体育备用网址:雾霾的提问时说。

365体育备用网址:修改环境保护法,傅莹表示,去年全国人大已经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审议,但是没有付诸表决,准备今年再次进行审议。“通常一部法律三审通过了就可以付诸表决了。但是这部法律又增加了审议,就是为了更好地吸纳社会的才智、吸纳社会各方面的意见,更好地反映社会的关切。希望能够切实制定出一部高质量、管用的新环保法。”傅莹说。

傅莹说,人大常委会在立法规划当中,把环境保护立法当作重中之重。土壤污染防治法已在规划当中了。另外,今年还要启动对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执法检查,在此基础上要考虑修订这部法律,为治理雾霾提供法律保障。

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须提速

2000年版本没有针对细颗粒物的防治要求

“让大家有更顺畅的呼吸,修法的步伐一定要加快!”两会召开之际,不少专家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大气污染防治法》1987年立法,之后在1995年、2000年又进行过两次修订。目前正在实施的还是2000年的版本。新的修订工作虽然早在2008年就已提出,却一直是千呼万唤难出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表示,“修订过程拖得太长了!对于目前‘老污染的逐渐解决、新污染的逐渐显现’的状况,我们应该有更快的反应。”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王灿发教授表示,现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已经与污染防治形势不相适应。比如,2000年,机动车污染还不是很严重,还没有被列为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工作;另外,当时还没有针对细颗粒物的防治要求,而今细颗粒物已经成为灰霾的主要成因。

“单项污染物防治法修订的确要提速,尤其在雾霾加剧的今天。”参与过多部环境保护法律制定修订的王灿发认为,修法除了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还应该将联防联控等原则纳入其中。从雾霾的成因看,地区输入相互影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没有哪个城市、地区可以独善其身。无论是《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还是去年9月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都将“联防联控”作为重要手段,但是如果在大气污染防治法中没有相应的规定,条例、规划、文件就缺少了法律支撑。王灿发认为,联防联控的思想不仅用于防治,有了相应的法律规定,就可以在考核等环节作出更好的设计。

“北京、陕西等地的地方防治条例,在罚则等方面已经给出了一些范本,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不妨吸纳借鉴这些经验,使之更加好用。”王灿发建议。


环保部详查耕地污染

专家:土壤污染信息须公开

“大家对土壤污染的关注不比大气污染低,毕竟土壤跟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相连。”王灿发说。

从2005年到2012年,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对土壤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束,但是结果迟迟没有公布,受到了许多方面的质疑。不久前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环境保护部副部长翟青透露,受当时条件的限制,调查网格设计得很大,点位很深。这样的调查结果对从宏观上把握土壤污染状况,特别是耕地的环境质量有帮助,但是无法了解更加准确的情况。调查结束以后,根据专家提出的建议,环保部门正在对一些问题进一步核实,另外,对一些重点区域,特别是耕地,环境保护部正在组织人员进行详细调查。

虽然土壤污染状况还没有明确的结果,但是不少地方暴露的土壤污染事件已经让人感受到污染形势的严峻。

土壤污染来源复杂,有的因为污水灌溉造成,有的由于固体废弃物处理不当导致,而且,化工厂建在哪里,土壤受污染的概率就会显著增加。土壤是许多污染的接受者,比如大气污染造成的污染物沉降,污水的灌溉和下渗,固体废弃物的填埋,土壤都是“受害者”。目前,虽然已有的水、大气、固废等专项污染防治法对土壤污染防治有一定作用,但还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水,大气,土壤,同样是环境要素,从这个角度说,我们也需要一部专门的土壤治理与保护的法律。”王灿发说。

在王灿发看来,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应该至少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如何预防污染物进入土壤,比如要对污水灌溉作出严格限制等,同时还要着眼于现有污染土壤的修复。“重金属等物质对土壤的污染,很容易进入人的食物链,做好现有污染土地的修复工作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法律中,还要有对信息公开的要求,哪些土壤受到污染,污染到何种程度必须公开透明。

记者了解到,今年,环保部门将着力推进土壤污染治理工作,编制《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行动计划》并组织实施。重点是实施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开展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与修复试点、建设6个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示范区。此外,还将启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细调查和土壤环境保护工程第一批重点项目,积极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相关报道】

打击大气、水污染环境违法

环保检查不定时间不打招呼

本报北京3月4日电 (记者孙秀艳)环境保护部4日向媒体通报,为保障环境安全,环境保护部近日下发《365体育备用网址:开展环境保护专项检查的紧急通知》,决定3月在全国开展专项检查,要求各级环保部门在检查中做到“三不”“三直”,即“不定时间、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奔现场、直接督查、直接曝光”,持续保持执法检查的高压态势。

此次专项检查以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保障饮用水源环境安全为重点,实行国家、省、地“三级联查”机制,即“国家督查、省级巡查、地市检查”。检查过程要坚持“三机制、五结合”,即采取“联合执法、区域执法、交叉执法”等执法新机制。

京华时报讯(记者梅天一)昨天,科技部向媒体通报雾霾治理科技工作情况时表示,十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雾霾天气是内外因叠加的结果。科技部社会发展司司长马燕合称,国外经验表明雾霾治理需要30年左右的时间,我国不需要这么长的时间。

据介绍,雾霾形成的内因是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增加,大气污染负荷常年在高位变化。外因则是不利的气象条件频繁出现,京津冀地区地形和气象条件总体不利于污染物扩散,静稳态天气的发生频次远大于其他区域。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四季地面风速整体呈明显下降趋势,一旦遇到静稳态天气等气象条件,污染快速累积,容易发生雾霾天气。

马燕合引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的《洛杉矶、伦敦、巴黎等城市治理雾霾与大气污染的措施与启示》专题报告研究成果认为,洛杉矶、伦敦、巴黎等城市雾霾治理经验表明,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我国当前类似的污染阶段,目前他们已经基本完成了相关治理工作。“国外经验表明,雾霾可治,但是治理需要30年左右的时间。”

他认为,在更加严格有效的环境管理要求及现代科技支撑下,我国治理雾霾不需要这么长的时间,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不断加强污染源头的控制、强化监测预警、严格管理和执法,同时要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调整产业结构。

今后,科技部将重点开展四方面工作:一是强化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二是大力组织开展清洁燃气的技术研发和工程示范工作,加强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与示范;三是加强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工作;四是定期举办“大气污染防治科学论坛”,营造科学理性的研究讨论氛围。

>>相关新闻

专家解析2月连续重霾

华北地区的雾霾天气昨天“卷土重来”,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介绍,最近北方地区雾霾多发的原因是冷空气势力比较弱,温度起伏不是特别大,污染物扩散条件较差。虽然不时有中等强度冷空气过境,但持续时间较短,很多地方气温快速回升,再加上气象条件有利于近地面湿度加强,空气中的污染物就更容易汇聚形成雾霾。

对于2月20日至26日的连续严重雾霾天气,中国环境科学院副院长柴发合表示,这次空气重污染的形成,持续静风、高湿、逆温及细颗粒物是主要原因,区域弱南风引起的区域传输,使本就难以扩散的污染物积聚更加严重。 据新华社

居住在北京、对沙尘暴还心有余悸的人们,恐怕从来没像最近这么眼巴巴地盼刮风。风是来了,霾也跑了。但这霾,会就此退场不再来了吗?

尽管严重雾霾天气“史无前例”地持续了一周,很多人似乎还是没完全弄清楚它是怎么来的。26日,北京今年第一次小客车指标摇号结果公布,相关网站竟一度瘫痪。有人调侃“一边受其虐,一边助其虐”,这得多么强大的“精神防护”才能做到啊!

当大家纷纷感叹雾霾正在常态化、口罩变成必需品的同时,除了戏谑地呼吁将“风神”确定为北京的“保护神”、规定它必须“常回家刮刮”之外,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

治理雾霾,需要的不仅是时间,还有公众的环保和责任意识。如果满屋子的人都吸烟,一两个人不吸,是无济于事的。我们不能一边抱怨着雾霾,一边却事不关己地我行我素。

记者曾从友人处听到这样一段经历:在德国行车,临时停下查看路线,未料一路人立即上前提醒他熄火。而前日名人潘石屹微博自曝在高速收费处拍照被阻止,网友看图却发现他开的可能是一辆5.7升排量的SUV!两则故事虽小,两相对照却能说明一些问题。督促治霾,不能像手电筒只照别人,我们要见贤思齐、付诸行动。

治理雾霾,需要各级各地政府协力合作、摒弃“屁股指挥脑袋”的旧观念。这句我们常听到的俗话,形象反映了一些地方官员本位主义严重、大局意识欠缺的现象。雾霾一来,甲地指责乙地炼钢烧秸秆,乙地又指责丙地挖煤没完没了……雾霾一散,一切照旧,要炼的钢、要烧的秸秆、要挖的煤,一样也没落下。除霾真的只能靠西伯利亚送来的风吗?

有人在微信朋友圈写道:霾并没有散,只是被北风刮到了南方……也许今后一些年,都要陷入这种北霾南好,或者北晴南霾的“二选一”模式。作为普通网民,想到这里都乐不起来,一些地方官员有什么理由继续抱着“屁股指挥脑袋”的思维不放呢?

在雾霾已成心肺之患、协同治理成为共识的当下,如果有人依然从本位主义出发、抱着“我走后哪管雾霾重重”的心理做官,那就应该让他挪挪屁股了。新华社记者 黄燕

?

中新社北京2月25日电 (记者董冠洋)席卷中国中东部地区的大面积灰霾25日依旧持续。中国环境保护部当日在北京通报,中国灰霾面积达108万平方公里,其中空气污染较重面积约90万平方公里,范围较前日有所扩大。全国58个城市PM2.5(细颗粒物)“爆表”,达重度及严重污染。

20日起席卷中国多地的雾霾,进入第六日依旧“气势汹汹”。记者查阅环保部全国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发现,京津冀、东北、山西、陕西、湖北、四川等地被标识重度及严重污染的紫褐色圆点密集覆盖,同时山东、河南、宁夏等地也呈现中度污染。

环保部公布,截至25日,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的161个城市中,有58个城市PM2.5小时平均浓度大于每立方米150微克,达重度及以上污染。其中23个城市PM2.5小时平均浓度大于每立方米250微克,达严重污染。当日,北京市PM2.5小时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333微克,污染浓度比24日明显升高至严重污染。

环保部通报24日卫星遥感监测显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污染最重,23个城市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污染,其中北京、石家庄、张家口等12城空气严重污染;西部9个城市、中部7个城市、东北7个城市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主要污染物均为PM2.5。

环保部预计,27日北方冷空气来袭,大气扩散条件转为有利。(完)

持续了6天的雾霾终于进入了消散倒计时阶段。散去之前,雾霾在昨日上演了最后的疯狂,比前天有所加重,今天上午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小雨和北风今天就能进京。明天,北京市民就可以畅快地呼吸了。

昨天,雾霾在京城上演了最后的疯狂。上午10时,城六区PM2.5的浓度达到了387微克/立方米,比前天上升不少。西北部地区达到356微克/立方米;东北部地区达到了350微克/立方米;东南部地区达到了391微克/立方米;西南部最高,达400微克/立方米。全市仍维持重度至严重污染水平。到了下午,本市仍在维持静风逆温的不利气象条件,市区PM2.5浓度从260上升到360微克/立方米左右。晚9点,城区西南部PM2.5浓度达到583微克/立方米。

昨天早上,京津冀大部分地区有雾,能见度比前日有明显下降,大部分地区能见度小于2公里,其中北京中南部、天津、河北西南部能见度小于1公里。14时,京津冀大部分地区能见度小于3公里,北京城区及南部、河北南部能见度小于1公里。北京市气象台16时45分继续发布霾橙色预警信号,昨天夜间到今天午后,北京地区低能见度的天气仍将维持,能见度小于2公里。昨天夜间湿度较大有雾,今天上午本市还将有重度霾。

气象部门表示,昨天下午,东移南下的冷空气前沿已经移到内蒙古中部地区,受其影响,今天午后到傍晚,北京地区自西北向东南将先后出现小雨天气,预计降水量在1~2毫米,霾天气将有所减弱。冷空气主体将于今天前半夜10点钟左右到达北京,4级左右的北风将最终驱散雾霾,还北京一个透亮的蓝天。气象部门预计,2月27日至3月6日前,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北京出现持续性雾和霾天气的可能性不大。

市环保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重污染过程的强度不及去年1月份。并且整个污染过程也不一样,去年1月份污染过程是非常明显的推进,而本次污染属于快速拉升过程。此外,2月份北京容易出现重污染过程是因为天气回暖,冷暖季节交替,高空容易形成逆温层,垂直方向扩散能力非常弱,同时地面静风,扩散能力下降很多。(记者赵婷婷 周敬启)

?

中新网2月26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中央气象台2月26日06时发布霾黄色预警,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等地有中度霾,部分地区有重度霾。26日夜间起上述地区的霾将自北向南消散或明显减弱。

中央气象台2月26日06时发布霾黄色预警:预计26日白天,北京、天津、河北、山西东部、山东西北部、河南北部、陕西关中地区等地气象条件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扩散,将有中度霾,部分地区有重度霾。26日夜间起,受南下冷空气和弱降水影响,地面风力加大,空气污染扩散条件好转,上述地区的霾将自北向南消散或明显减弱。

防御指南:1、因空气质量明显降低,人员需适当防护;2、呼吸道疾病患者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可带上口罩。

近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朱听研究员课题组在权威环境学杂志《环境科学与技术》上发表了题为《严重雾霾天气中北京PM2.5与PM10污染物中的可吸入微生物》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北京市雾霾天气中大气悬浮颗粒物的微生物组分。朱听研究组利用一套新的研究方法,首次鉴别出大气悬浮颗粒物中的微生物组分,其中包含1300多种微生物,绝大部分为非致病性的,但也含有极少量可能致病或致过敏微生物的DNA序列。

据悉,朱听研究组在北京雾霾天的大气样本中,鉴定出1300多种微生物。在这些微生物中,细菌占八成以上,另外还有少量的古细菌和病毒。

研究人员确认,这1300多种微生物绝大多数是不致病的,但也含有极少量可能致病或致过敏微生物的DNA序列。如一种名为肺炎链球菌的细菌,其DNA序列相对丰度为0.02%到0.08%,它对健康人群的危害很小,但可能让易感人群感染肺炎。(记者 王斌)

?

中新网2月25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中央气象台2月25日06时继续发布霾橙色预警,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辽宁等多地有中度霾,京津冀等地有重度霾。26日夜间起,地面风力加大,霾将自北向南消散或明显减弱。

中央气象台2月25日06时继续发布霾橙色预警:预计25日08时至26日08时,北京、天津、河北、山西东部和南部、山东中西部、河南北部、陕西关中地区、辽宁中部等地气象条件很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扩散,将有中度霾,其中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北部、河南北部、陕西关中、辽宁中部等地有重度霾。26日白天,上述地区的霾天气仍将持续。26日夜间起,受南下冷空气和弱降水影响,地面风力加大,空气污染扩散条件好转,上述地区的霾将自北向南消散或明显减弱。

防御指南:1、空气质量差,人员需适当防护;2、人员减少户外活动,呼吸道疾病患者尽量避免外出,外出时可带上口罩。

中新网2月25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辽宁省2014年02月25日05时发布大雾橙色预警,目前阜新市区、阜新县已经出现能见度为低于200米的浓雾,预计浓雾天气还将持续3到4小时。

防御指南: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雾工作;2.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等单位加强调度指挥;3.驾驶人员必须严格控制车、船的行进速度;4.减少户外活动。

京津冀地区近日持续笼罩在雾霾中,今年全国两会有望再次热议环保问题。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正在准备的议案、提案后发现,生态文明、环保立法、第三方治理等是关注的焦点。

环保呼声高

公开资料显示,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总量司司长刘炳江、原副部长张力军均为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是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环保厅副厅长潘碧灵是全国政协委员。潘碧灵认为,生态文明的核心是相关制度的建立,今年他的提案准备锁定在生态文明制度的建立。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他提交的提案即建议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他当时表示,建议把建设生态文明和保障公民环境权益写入宪法,建议中央成立生态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出台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决定,制定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办法、规划纲要、指标体系。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计划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第三方治理和积极推动PPP在环保领域应用的倡议。目前,针对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和新型城镇化需大额投入之间的矛盾,财政部正积极推动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行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共私营合作制”)。

立法成看点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毅表示,不应急于审议通过《环保法》,而应把《环保法》的修订工作落到细处,充分体现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生态文明的有关精神,并对现行的环境管理体制做出原则性规定。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发现,在今年的地方两会中,北京审议通过《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湖北审议通过《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立法是确保各项政策有效落实的一大动力。环保部部长周生贤曾多次强调,要抓紧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该法案的修订已列入本届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今年有望提交人大审议。预计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与环境立法有关的议案、提案将是一大重头戏。

考虑到全国两会前夕京津冀地区出现较长时间的雾霾天气,预计针对雾霾的议案、提案将不少。在此前召开的地方两会中,“治霾”已成为关注焦点并上升为政府工作重点。在31个省(区、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绝大多数均明确提出治理大气污染。其中,北京市首次将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的下降指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由于此前南方地区也频发雾霾天气,不少南方省份也表态将加大力度治理雾霾。

此外,业内人士表示,正在编制中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行动计划》在全国两会前后落地的可能性较大。(记者王颖春)

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防止污染空气进入

专家建议,雾霾天气应保持门窗紧闭,以降低空气污染物从室外到室内的渗透速率,降低室内PM2.5浓度。

净化室内空气

选择具有品牌信誉度的室内空气净化器,还可以在室内种植绿色植物,以降低室内的飘尘和PM2.5浓度。

雾霾消失开窗通风

当室外大气中的雾霾消失后应尽量开窗通风,让室内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尽快散出。

提醒1

室外活动防护措施

体弱多病者减少室外活动

尽量减少暴露在室外的时间,降低室外活动强度。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等慢性病的人,更应在雾霾天减少室外活动。因为此时容易因缺氧而诱发心肌梗塞、心绞痛等病。医学专家建议,当出现中、重度雾霾天气时,年老体弱多病者应减少外出。

提醒2

选择合适的防尘口罩

在不得不外出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防尘口罩。虽然民用防霾口罩没有国家标准,市场上口罩质量鱼龙混杂。但医学专家建议,市民挑选口罩时,尽量选择材质密实的,以最大限度阻隔颗粒物。同时,要注意口罩是否有吸附层,吸附层可以将穿透口罩的颗粒物吸附。

提醒3

调整饮食结构

专家建议,雾霾天人们应多饮水,适当调节饮食,以清淡为佳。

缺乏维生素A会使呼吸道上皮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受损,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因此可多吃富含维生素A、β-胡萝卜素的食物。食用莲子、百合、排骨汤、银耳羹、鸭肉粥等食物,这些食物具有养肺功能。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润肺食物效果更好。

提醒4

生理盐水清洗鼻腔

雾霾天外出回家后,可以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帮助保持鼻腔清洁,祛除积聚的细菌、病毒和过敏源。

提醒5

行车别用远光灯

雾霾天行车应严格按限速行驶,并合理使用灯光,不要使用远光灯,因为远光灯光线会在雾中形成漫射,驾驶员反而会什么也看不见。

京华时报记者李秋萌综合新华社京华时报制图何将

?

中新网2月24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河北省24日日5时发布霾橙色预警,除张家口北部、承德北部外,河北省其他大部分地区有中度霾,局地有重度霾。

预计今天白天到夜间,除张家口北部、承德北部外,河北省其他大部分地区有中度霾,局地有重度霾,气象条件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和消除,仍有重污染天气,请防范。

防御指南:1.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等单位加强交通管理,保障安全;2.驾驶人员谨慎驾驶;3.空气质量差,人员需适当防护;4.人员减少户外活动,呼吸道疾病患者尽量避免外出,外出时可带上口罩。

中新网2月24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中央气象台今日6时继续发布霾黄色预警,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等地大部地区有中度霾,其中京津冀等地部分地区有重度霾。

中央气象台2月24日06时继续发布霾黄色预警:预计24日08时至25日08时,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西部、河南中北部、陕西关中地区、山西东部等地气象条件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扩散,大部地区有中度霾,北京、天津西部、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陕西关中地区的部分地区有重度霾。

防御指南:1、因空气质量明显降低,人员需适当防护;2、呼吸道疾病患者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可带上口罩。

?

中新网2月23日电 中央气象台最新天气预报显示,未来三天,华北黄淮等地有霾,长江中下游地区将有明显降水。

预计23日8时至24日8时,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北部、河南北部、陕西关中地区、山西南部等地气象条件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扩散,大部地区有中度霾,京津冀、陕西关中地区的部分地区有重度霾;上述局部地区今天夜间至明天早晨可能伴有能见度低于1公里的大雾。27日起,受冷空气影响,近地面风力将增大,华北、黄淮等地的霾将明显减弱或消散。

今天白天起,南方大部将先后出现小到中雨,其中,江南北部沿江地区的局地有大雨。

未来三天具体预报

23日8时至24日8时,新疆北部、西藏南部和东北部、川西高原北部、甘肃南部、山西西北部、河北北部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西藏东南部、西南地区东部、陕西南部、江汉、江淮西部、江南地区中西部、广西大部等地有小雨或阵雨,其中湖南中北部的部分地区有中雨。新疆西部有5、6级、阵风7、8级的西北风。

24日8时至25日8时,新疆中北部、西藏东北部、川西高原中部、陕西北部、山西西北部、吉林东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新疆沿天山地区局地有大雪;西北地区东南部、西藏东南部、西南地区东部、黄淮西部、江淮大部、江汉、江南大部、华南中西部等地有小到中雨,其中江南地区西北部局地有大雨。

25日8时至26日8时,新疆东部、甘肃南部、内蒙古中部和东北部、陕西北部、山西北部等地有小雪或雨夹雪;西北地区东南部、西南地区东部、黄淮西部、江汉、江淮大部、江南大部、华南大部等地有小到中雨,其中江苏东南部、江西东北部、浙江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

连日雾霾,京城各大医院呼吸科门诊爆满。患者增加两成到五成不等。其中,因雾霾引发哮喘和肺气肿的病人接诊量比平时多了一半。为此,市卫生计生委要求各家医院加强门、急诊救治力量。有条件的医院将启动就诊人群监测。

昨日,朝阳医院呼吸科门诊挤满患者。院方相关负责人介绍称,每当出现雾霾天气,呼吸道系统疾病的患者就会有所增加,其中绝大多数人都是有呼吸基础病的老病号,雾霾天气会加剧他们的病情,产生强烈的不适感。另外,北京晨报记者从人民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多家医院了解到,呼吸科近几日都是“压力山大”,患者增加两成到五成不等。其中,因雾霾引发哮喘和肺气肿的病人接诊量比平时多了一半。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副主任医师张鸿告诉记者,抵抗雾霾最有效的防护办法只能是戴口罩。目前,最有效的还是医用N95口罩。

针对门急诊爆棚的局面,市卫生计生委也发出通知,要求全市医院加强空气重污染条件下呼吸道等疾病救治,特别是加强门、急诊的医疗力量。有条件的医院可对此期间的就诊人员进行监测、对比和研究。

市疾控中心的专家表示,多年来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颗粒物的短期或长期暴露均会对人体产生不良的健康效应。短期暴露可导致哮喘、急性支气管发病率上升,长期暴露可带来包括肺功能和免疫功能下降,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上升等诸多远期影响。在易感人群中,这种健康效应更加明显。

疾控中心提醒市民,雾霾期间应尽量减少出行,出行时应做好个人防护,选择适宜的口罩。雾霾期间应尽量关闭好自家窗户,尽量减少烹饪、吸烟等导致室内空气质量下降的活动。(记者徐晶晶)

全市禁止露天烧烤

晨报讯(记者曹晶瑞)昨日,北京发布空气重污染预警进入第三天,市城管执法局继续执行应急预案,出动90%一线执法力量,对施工工地开展全面检查。东城、丰台、昌平等多个城区城管执法部门除了对道路遗撒、露天焚烧、露天烧烤以及无照售煤等违法行为进行执法检查外,尤其加大对施工工地全面检查,包括工地扬尘控制情况、是否停止土石方和建筑拆除施工以及渣土车、砂石车等易扬尘车辆运输是否停运等。

前日中午12时,记者跟随市城管执法局的执法人员来到玉渊潭周边地铁16号线的一处工地检查,发现该工地现场全部采取密闭式作业,未发现扬尘问题。据市城管执法局执法总队汪军鹏介绍,今年新开工的轨道交通工地都将实施施工现场密闭式作业。“因为工地的作业面全部采取密闭施工,既防尘又降噪,砂石料都在密闭库房堆放,基本不会出现施工扬尘问题。”但该工地相关负责人表示,20日接到中铁建设集团十二局通知后,他们还是立刻采取洒水措施,将污染降到最低。在大黄庄桥附近,高碑店城管制止了一家烤串店在室外烤羊肉串的行为,告知其全市范围内禁止露天烧烤。

市城管执法局提醒广大建设施工单位,为确保首都良好的空气质量以及环保、市容环境秩序,积极履行相关责任,立即停止土石方和建筑拆除施工,停止渣土车、砂石车等易扬尘车辆运输,增加洒水降尘频次。截至昨天下午4时,全市城管执法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8415人次,检查工地534个次,规范、纠正107起,立案3起;制止渣土、砂石车辆运输78起,立案2起;查处露天焚烧49起,查处露天烧烤152起,查处无照经营燃煤4起。


地铁站口烧烤禁而不绝

晨报讯(记者王歧丰)这两天本市连发雾霾预警,可部分地区的露天烧烤仍未绝迹。尤其是地铁出入口,雾霾之中,烟雾缭绕,很多乘客都是捂着鼻子从烧烤摊之间快步穿过。

昨晚7时许,地铁天通苑北站广场外已是烟雾缭绕,售卖烤面筋、烤冷面、铁板鱿鱼的无照商贩,将地铁站出口堵得严严实实。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天通苑地区的烧烤问题已成一大顽疾,无照商贩经常和城管队员打游击,有时甚至直接发生正面冲突,管理难度很大。其实,就在地铁天通苑北站广场上的烧烤大卖特卖之时,本市很多车站、小区附近的烧烤摊也都在正常售卖。不只是天通苑地区,本市很多车站、小区附近的烧烤摊也都在正常售卖。

有市民表示,这些烧烤摊存在的主要原因还是有消费需求,如果大家都能拒绝这些既不卫生又污染空气的食品,无照露天烧烤也就会慢慢消失了。

北京晨报记者获悉,在3月1日即将实行的《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中明确规定,在政府划定的禁止范围内露天烧烤食品或者为露天烧烤食品提供场地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烧烤工具,处两千元以上两万元以下罚款。现有的管理条例里,北京市政府第200号令也明确规定,禁止在北京城区和近郊区城镇地区的街道、胡同、广场、居住小区、公共绿地等公共场所露天烧烤食品。

-防霾·变化

天文馆取消

夜间观测活动

晨报讯(记者韩娜)“因为空气不好,孩子已经三天没出门了,家里也快长霉了”,昨天,家住东城区的詹女士为两岁半的儿子戴上口罩,取消了原本计划的公园活动,选择去室内的自然博物馆参观。连续几日的雾霾天,愁坏了孩子家长,不少科普场馆的室外活动也随之告吹。北京天文馆每周五的观测活动就不得不取消,而室内场馆的人数则有所增加。

昨天上午10点多,自然博物馆门口免费领票的观众排起了长队,还有人为了快点逃离室外而花钱购买需单独付费的临时展览票,只是因为排队的人少。在中国科技馆,昨天的参观人数达到了1万多,相比较平实周末的七八千人有所增长。据工作人员介绍,一般天气不好时,科技馆的人数都会相应增加。北京天文馆每个周五都会进行的天文观测活动,这周也取消了,“每次能来一二百人,从天黑到晚上九十点钟,但雾霾天不能进行观测,不得不取消了。”天文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活动取消之前在网站上进行了公示。

市民“神游”外地蓝天碧水

晨报讯(记者 吴婷婷) 昨天有条微信被网友纷纷转发,这条名为“北京雾霾天,这个周末新玩法——神游”的微信让市民用丰富的想像力给自己的肺洗尘。这条由“北京旅游”发出的微信先发了一组雾霾里的北京城,随后便说:“看完了北京,咱们还是一起去目前国内那些空气质量优良的城市神游一下吧。”神游的城市有云南的石林、西藏的纳木错、三亚亚龙湾……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由于北京的空气质量多次出现雾霾,不少外地省市纷纷进京推出“空气游”。

中老年人公园健身未受影响

晨报讯(首席记者崔红)北京晨报记者昨天从天坛、北海、颐和园等公园获悉,各大公园游客并未因雾霾原因明显见少,但游客入园时间有所推后。

昨天早晨7点半,天坛公园北门熙熙攘攘,人来人往。据公园工作人员介绍,在天坛常年健身的游客多达1.5万人左右,以中年人和老年人居多。“天坛公园95%都被植被覆盖,是北京市区内绿化面积最大的公园,再加上交通方便,虽然是雾霾天,但是游客量未见明显减少,尤其是健身游客基本不受此影响。”

白领运动多选择室内场地

晨报讯(记者刘洋)连日来的雾霾让一些原本选择在公园、露天场所打羽毛球、篮球、踢足球的体育爱好者,纷纷将场地改为室内运动馆。

槐先生是国企员工,一般他和同事会在周五晚上去足球场踢夜场足球,从晚七点多踢到9点。因为雾霾,原本打算周末踢球的槐先生临时改变踢球计划,想去室内羽毛球馆打球。

昨天,北京晨报记者来到位于崇文门商圈的一家健身房,健身房的工作人员表示,雾霾并没有影响健身房的生意,“在健身房设计之初,一般都会考虑到排风通气问题,而且现在健身房中也配备了空气净化器,所以雾霾对健身房没什么影响。”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