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直通屏山> 舆情关注 > 正文
水饺"细菌门"网友:不能靠降标准让食品"合格"
www.fjnet.cn?2011-11-22 17:22?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各方观点

网友 不能靠降标准让食品“合格”

网友“面朝大海”指出: 企业“就低不就高”的行为很令消费者寒心。尽管微生物污染在食品生产、储运、销售等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而且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作为食品生产企业,擅自不遵循现行“国标”,在监管部门提出整改意见时屡屡以尚在征求意见中的“新国标”为挡箭牌,这样的行为要不得。

虽然新标准也许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但老百姓却不见得能接受。网友“apple天使”认为:监管者应该通过强化监管来提高产品质量,而不是通过降低标准使可能有问题的食品“合格”。

专家 标准不能跟着企业走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学院王浩博士表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如果不是特别严重的情况下,加热是一个杀菌的方法,消费者不必过分恐慌,但企业应尽量做到产品没有瑕疵。

还有专家指出,按照正常的程序,新国标在起草或修订后都需要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但是是否接纳,接纳哪些意见往往难以掌握。标准制定的过程中要平衡各方利益,不可以单凭企业说了算。

厂家 标准太低会害了行业

同样被网友称为“食品安全标准被大企业绑架开倒车”的质疑也发生在乳品行业,在今年引发热议的《生乳》新国标,生乳蛋白含量从1986年的每100克不低于2.95%降到了2.8%,原奶细菌数允许最大值为每毫升200万个,而此前的标准是50万个,被质疑保护了没有自己奶源的大企业利益。这一新国标网友称为“一夜倒退25年”。

天津市最大一家集团化运作奶牛养殖基地的负责人,天津嘉立荷牧业李德林认为:“标准还是高一些好,太低的标准反倒是害了这个行业。对于正规的养殖基地,原来生乳蛋白含量每100克不低于2.95%基本上都能达到。我们自己的标准高没有实际意义,乳品企业不只收购我们一家的生乳,一到生产线上,标准高的优势根本体现不出来。”(完)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