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全面小康的福建印记 > 典型案例> 正文
分享到:

文化馆里有乾坤 荔城区文化馆致力服务基层文化建设

2020-12-23 17:5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颜财斌  我来说两句
上月,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表彰名单公布,莆田市荔城区文化馆名列其中。在莆田市荔城区文化馆馆长黄金梅看来,拥有这项殊荣,是文化馆的荣誉,也是众多志愿者、参与者的荣誉。“这是对过去工作的一份肯定,也是未来工作的一个起点。”黄金梅说,眼下,找准文化馆的定位,是紧要事。

庙会现场,传统与现代碰撞。(资料图片)

东南网12月23日讯(本报全媒体记者俞靓 林鹏 沈琳)上月,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表彰名单公布,莆田市荔城区文化馆名列其中。


在莆田市荔城区文化馆馆长黄金梅看来,拥有这项殊荣,是文化馆的荣誉,也是众多志愿者、参与者的荣誉。“这是对过去工作的一份肯定,也是未来工作的一个起点。”黄金梅说,眼下,找准文化馆的定位,是紧要事。


常常成为焦点


今年8月,荔城区文化馆举办了首届农民画免费培训班。学员们在专业辅导老师的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自主创作、现场交流、后期修改后,一幅幅主题鲜明、色彩明快的农民画作品诞生了。


不久之后,荔城区文化馆的门口,就摆上了系列公益宣传画,这些生机盎然的作品正是农民画的衍生品。“我们为之前的农民画添上一二元素,它们就成为独一无二的原创作品,一举两得。”黄金梅说,不少人都忍不住驻足拍照留念。


诸子百家、琴棋书画,这是大众对文化馆的一般印象。但是,荔城区文化馆不止于此。守正创新,是它的一抹亮丽底色。


莆田元宵素有“一月欢腾”的习俗。去年农历正月廿九,正值莆田地方元宵的最后一晚,俗称“尾暝”。荔城区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一合计:“把妈祖‘尾暝灯’和莆阳宋城元宵庙会结合起来如何?”于是,有了一场在巷陌交错间让人梦回宋朝的庙会。


当天,莆田古街——县巷、庙前街人山人海,莆阳宋城庙会在这里举行。游人赏非遗、品民俗、猜谜语,体验传统手工技艺,尝遍地方特色小吃,在这个庙会上都可实现。最后,再由文峰宫的“妈祖爱元宵长”尾暝灯结尾,为元宵佳节画上圆满句号。


一场莆阳宋城庙会,3天共吸引人流量20多万人次;古谯楼广场开展“我和我的祖国”快闪,将活动盛况进行线上传播;导演《禅武南少林》大型情景剧在南少林、会展中心等地演出,观看人数高达10多万人次。出品自荔城区文化馆的每一个设计,都成为莆田文化界的“爆款”与焦点,荔城特色文化品牌逐渐树立起来。

1  2  3  4  5  



更多>>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