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全面小康的福建印记 > 典型案例 > 正文

对口文化帮扶助力定西青年读书就业

2020-12-16 10:48:47?作者: 张立庆?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颜财斌   我来说两句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与定西市政府签署精准帮扶协议并设立规模达4500万元的“新星教育专项资金”。 学校供图

东南网10月6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近日,全省各地、各部门单位积极推荐决战脱贫攻坚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案例。在这批案例中,福州对口支援定西精准扶贫方面涌现出的劳务协作、智力扶贫等案例尤为引人关注,本期案例展示让我们走进定西青年在福州的脱贫圆梦故事。

精准劳务协作

定西姑娘榕城致富

“药品生产的每一道工序都要严格把控,连包装上的印字内容都要核对是否准确无误……”9月18日上午,福州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大容量注射剂软袋车间里,车间技术管理员方岩一边熟练地检查产品的质量,一边不停嘱咐着每一位员工要认真、严谨地对待手中的每一道工序。

“进入公司一年多,她从一名普通操作工升为车间技术管理员,月薪比以前在家乡的收入翻了一番。她肯学肯干,人也伶俐,思想也很上进,就在8月份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福州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中心副总监杨传福说。

方岩的老家在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路园镇双轮磨村上坪社,是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均在高中就读,全家靠着父亲打零工维持生计。方岩大专毕业后在老家找了份药店的工作,但是每个月入不敷出。

2019年初,在东西部协作政策的大好环境下,福州市晋安区人社局组织重点企业到对口支援的渭源县招工。“住宿条件三人一间,免房租;有五险一金;建档立卡贫困户还有上千元的补贴……”看着如此优厚的待遇,又刚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方岩毫不犹豫地向招工企业海王福药投递了简历。

到福州后,企业的薪酬、福利和关怀,让她有了勤奋工作的动力。“每个月扣除五险一金后,还有4500多元工资,另有餐补、过节费,去年一家就实现了脱贫。通过渭源政府旧房换新房政策,春节前还住进了政府统一规划建设的新农房。”方岩告诉记者,“企业为我提供了很多学习机会,让我继续成长,我只有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更好地回报企业!”

福州市晋安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17年与定西市渭源县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以来,聚焦渭源县贫困乡镇、贫困村,创新劳务协作,积极推动渭源县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增收脱贫。至今完成劳务对接2300余人,建档贫困户劳动力对接近1600人,其中2018年劳务输转完成率、建档贫困户劳动力完成率均位列全市第一。为了让定西渭源籍务工人员“来得了、留得住、干得好、带得动”,晋安区委、区政府出台了扶持渭源县劳动力来晋安区就业的配套政策,如稳定就业奖励及发放交通补贴、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生活补贴等,对吸纳渭源籍劳动力较多的就业基地予以奖励。截至目前,晋安区已兑现各项补贴金额达990余万元。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岗率达60%多,在全市名列前茅。

据介绍,晋安区帮助定西脱贫攻坚的举措,在当地已家喻户晓,“到福州务工去”成为当地乡亲脱贫致富的首要选择。晋安区在具体工作中形成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方法:一是通过对全区企业的走访调查,优先选择一批工资水平高、用工需求量大、工作环境好、务工政策优以及符合贫困群众就业意愿的“千岗定向定西精准脱贫计划”企业,提前收集企业用工信息,有效提升供需对接匹配度。二是引导区内“千岗定向定西精准脱贫计划”企业根据务工人员的文化水平和年龄结构,有针对性地进行岗位设置。三是主动对招用的定西渭源籍务工人员进行重点培训,采用“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的方式,积极组织培训机构、扶贫干部、各行业技术骨干等力量深入新型经营主体“手把手”开展实地培训,坚持对每名渭源务工人员至少1次培训的原则。

“向福州输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平均月工资在5000元以上,远远超出了国家规定的脱贫标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收入在稳步地呈阶梯式增长。”定西市人社局就业服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1  2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