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全面小康的福建印记 > 典型案例 > 正文

文旅扶贫看三明:当“诗”撞上“远方” 就有了青水畲乡

2020-12-12 18:50:00?作者:刘惠萍 魏兴谷?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颜财斌   我来说两句

青水夜景美如画.jpg

青水夜景美如画。魏兴谷 摄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近期,东南网联合三明市文旅局开展“决战决胜 脱贫攻坚”文旅扶贫看三明采访活动,陆续深入12个县(市、区),聚焦三明文旅扶贫工作的特色和效果,把经验和成效总结出来、宣传出去,助推当地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超越。东南网记者陆续走进了沙县、梅列、泰宁,今天继续出发,带你走进这里是青水、这里是畲乡——永安青水畲族乡。多彩的民族资源与文化传承,正为青水畲族乡带来了新的脱贫希望,新的致富风尚。

东南网12月11日讯(本网记者 刘惠萍 通讯员 魏兴谷)田野里,连片的莴苣绿意盎然,丰收在望;大棚内,食用菌争相竟出,长势喜人;新村点,村民们正在夯基砌砖,一幢幢新房拔地而起……走进三明永安青水畲乡,一幅幅乡村振兴新画卷扑面而来。

然而眼前的一切,并不是浑然天成。近年来,这个有着9个畲族村、6000多畲族人口的青水畲族乡,立足实际,坚持文化与扶贫同行,充分发挥民俗文化的影响力,全力打造畲寨3A级旅游景点,民俗表演、民族美食、传统技艺等特色文化产业蒸蒸日上……当地畲族贫困户相继脱贫,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2017年,全乡贫困户97户224人全部脱贫。2018年,三溪村、早安村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2020年,全乡贫困户实现人均纯收入16135.49元。

永安市青水畲族乡在脱贫攻坚中,巧借东风,利用乡村旅游、传统节会等平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要抓手,盘活大腔戏、傀儡戏和傩面舞等传统文化资源,不仅推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还拉动了当地就业,带动了百姓致富。

1  2  3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