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援藏网 > 多彩昌都 > 民俗文化 > 文学艺术 > 正文

扎巴旦增:探索出一条非遗产业惠民路

2020-11-02 16:33:01?作者:?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责任编辑:郭晓楷   我来说两句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审美、经济价值,它是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和人类文明的“活态”延续,昌都市类乌齐县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素有“藏东明珠”之称,非遗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底蕴深厚。

类乌齐县非遗文化百花齐放、各有特色,既有石经雕刻、银匠打造,又有唐卡绘制和舞蹈传承。其中,齐吾岗巴画派唐卡(类乌齐)传承人扎巴旦增在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充分发挥产业带动脱贫功能,探索出了一条非遗产业的惠民道路。

苦学唐卡技艺终成大器

“齐吾岗巴画派13世纪流行于卫藏地区,其主要特色在于保持并吸收了尼泊尔及印度西部画风的某些特点的基础上,增强了本民族的绘画表现手法,呈现出人物描绘自然流畅,装饰图案缜密,笔触细致,服饰变化多样,愤怒神像身材矮小等特点。”扎巴旦增介绍。

图为扎巴旦增介绍唐卡细节。中国西藏新闻网记者 刘金鹏 摄

1984年,扎巴旦增出生在一个民族手工艺世家。受到家庭熏陶,扎巴旦增11岁时便跟随父亲顿加学习唐卡绘画、泥塑雕刻等家传技艺;14岁起,年少的他先后在昌都、青海等地拜师求学,曾师从西藏展览馆阿桑米兰学习汉式水墨画和西式油画。求学过程中,扎巴旦增一直潜心研究齐吾岗巴画派。

一路风雨,扎巴旦增用扎实的步伐走过,他不断思索、沉淀、完善、创新。一颗朴实、勤奋的心在高原上跳动,他用青春与热情带给世人精美隽永的唐卡作品,用双手与汗水将藏民族手工艺发扬光大。

至2010年,扎巴旦增已掌握油画、米萨绘画以及佛像雕刻等技艺,研习齐吾岗巴画派唐卡取得了可喜成绩,此时的扎巴旦增已是类乌齐远近闻名的唐卡艺人。西藏文联主席韩书力在评价其作品时曾表示,扎巴旦增的作品整体呈藏红色,佛像极富立体感,有从画中凸出的感觉。笔触沉静内敛,精雕细刻之处颇有力量。

2015年,昌都博物馆展出两幅赤红色的唐卡让现场不少专家震撼,这两幅唐卡是几近失传的齐吾岗巴画派唐卡作品,而这两幅作品均出自扎巴旦增之手。

2015年,扎巴旦增作品《释迦牟尼佛唐卡》荣获第二届中国唐卡艺术节精品展金奖;2018年,作品《长寿五尊》荣获第四届中国国际唐卡艺术节精品展银奖……专家对作品的肯定,让扎巴旦增对未来的传承之路更有信心,也使得自己越走越远。

让失传的技艺传承下去

据了解,藏东地区只有类乌齐县的扎巴旦增家族传承着齐吾岗巴画派。“由于画派年代久远,现在几近失传,除了类乌齐寺等一些古老寺院的壁画外,现在已经很少能够看到,我作为画派中的一员,深感传承责任重大。”扎巴旦增坚定地说。

于是,扎巴旦增很早就开始在当地开班授艺,希望将齐吾岗巴画派唐卡发扬光大。

为了更好地传承齐吾岗巴画派唐卡技艺,2011年,扎巴旦增创建了雪域民族工艺中心。扎巴旦增回忆说:“那时加工中心有15名学徒,中心每月都要支付1000至2000元不等工资,还要负责学徒的衣食住行,当时压力特别大。”

群众有困难,政府来帮助。为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类乌齐县政府为雪域民族工艺中心提供了40万元的扶持资金,这对扎巴旦增来说可谓帮了大忙。

不仅如此,类乌齐县相关部门还为中心介绍项目,扎巴旦增也是四处奔波联系,最终解决了项目少的问题。就这样,雪域民族工艺中心迅速打开了市场,收入与日俱增,影响也越来越广。

随着生意越来越好,扎巴旦增的心也随之变大。2014年,“雪域民族工艺中心”扩建为“扎旦民族文化手工艺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入驻类乌齐生态产业园区,并在公司内部设立齐吾岗巴画派唐卡(类乌齐)画院。公司还相继挂牌为热血青年创业基地、昌都市文学家联合会美术家协会唐卡创作研习基地、昌都市职业技术学校民族美术专业实习基地等。

功夫不负有心人,扎巴旦增通过不断努力使公司步入了正轨,但他的要求并没有降低,他时刻对学徒及公司员工强调:“我将毕生所学全部教授给你们,一定要认真学,以后将绘画技艺继续传承,将齐吾岗巴画派唐卡发扬光大,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唐卡作品。”

功成名就不忘回馈家乡百姓

扎巴旦增不仅有高超的唐卡绘制技艺,还有着一颗善良的心,他可以说是类乌齐县非遗扶贫带头第一人。提起扎巴旦增,当地人都会竖起大拇指。

扎巴旦增从小就见不得人们受苦,时常尽己所能帮助别人;长大后,事业顺风顺水的他心中更是记挂着贫困群众。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扎巴旦增为了让更多的人具有就业创业能力,先后免费吸收当地200余名爱好绘画的贫困青年为徒,让其学习传统工艺。同时,他的扎旦民族文化手工艺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也优先招聘当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让他们在学习技艺的同时能获得一份不错的收入。

扎旦民族手工艺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现有员工4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人,扎西郎加就是其中之一。

23岁的扎西郎加在扎巴旦增的公司上班四年多了,在此之前,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微薄的虫草收入。四年间,扎西郎加凭借所学手艺获得收益,改善了家庭条件,家里还买了货车,哥哥外出运货也成了增收渠道。

“我之前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兄弟姐妹比较多,居住条件较差;现在在县城买了房,还有了一对双胞胎儿子,生活很美满。”学徒罗松西卓早已出师,提起现在的生活他满脸幸福的笑容。

2011年至2019年期间,扎巴旦增共培养了30多个靠双手致富的手工艺人,扎巴旦增所在企业免费招收并培训800余人次,吸纳就业人数达200多人,包含建档立卡贫困户60户、83人。

扎巴旦增认为,越是造诣高的人,越是有一颗菩提心。他表示,自己做的一切并不算什么,今后将继续尽己所能帮助他人。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