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365体育备用网址:|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党群> 理论视界> 经济社会 > 正文

全球经济增长的前景分析

2014-12-11 11:11:53??来源:中国发展观察  责任编辑:郑思楠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30多年的快速增长大大地增强了中国整体的经济实力,使得中国成功地迈入了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快速发展促使了全球经济重心的东移;入世使得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更加深度融合。回顾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长期高速增长不仅离不开内部不断改革所激发的动力,也离不开对外开放所带来全球市场融入和全球产业转移的机遇。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与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波动将密切影响着中国经济的走势,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全球经济增长的前景。

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及格局变化的因素分析

经济全球化使得全球经济增长越来越复杂,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及格局变化的因素也越来越多。这里主要从经济周期、人口结构、全球化趋势、能源环境约束以及科技进步等方面出发,对影响未来10-20年全球经济增长状况的主要因素进行趋势性分析。

1.从经济增长的长周期来看,全球经济正处在经济增长长周期中的衰退和调整阶段。

从长期来看,全球经济始终处于不断波动的周期性增长过程中。如果将这次金融危机看作是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一个节点,那么过去200年左右的经济发展历程已经经历了五个康德拉季耶夫长周期(见图1)。分别是以蒸汽机、铁路、电力、汽车以及信息技术革命为阶段性标志。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计算机应用和信息技术革命使得世界经济维持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全球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5%。尤其是2004-2007年期间全球经济年均增长速度高达3.9%,是近30年来增长最快且最为平稳的一段时期。但是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终结了全球经济增长的上升趋势,2009年全球经济甚至出现了近几十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从经济增长的长周期来看,全球经济可能正处在经济增长两个长周期之中的衰退和调整阶段(见图1)。

从全球经济增长史来看,每一次周期性的经济上升都得益于新技术的推广和大规模应用,但是当新技术对生产力推动的潜力逐渐耗尽之后,世界经济将进入衰退和调整阶段。因而世界经济的全面复苏并重新进入长期增长的上升通道将依赖于新一轮革命性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最近广泛热议的以3D打印技术和分布式新能源技术等为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似乎让人们看到了曙光。“第三次工业革命”目前仍然存在很多争议,究竟“第三次工业革命”能否带领世界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也尚需时日来验证,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全球经济重回繁荣之路必将依赖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推动,而且谁首先掌握新一轮技术革命,谁就将主导全球经济发展方向。

2.全球人口总量继续增加,增速不断放缓;老龄人口比例明显上升,人口总抚养比将出现拐点

根据联合国(UNPD,2010)预测,全球人口将由2010年的近70亿增长至2020年的76.6亿和2030年的83.2亿。虽然全球人口总量仍将继续增长,但是人口增长的速度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在不断下降。未来20年期间全球人口增长速度将由过去30年近1.5%的增长速度逐渐下滑到年均1%以下。在增速不断下降的同时,全球人口的年龄结构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全球老龄人口比重将由2010年的9%左右上升到2030年的13.8%。同时人口总抚养比也将由2010年的52.4%下降到2015年的近40年来的最低点51.6%,然后一改过去40年来的下降趋势开始逐步上升,到2030年将上升到53%。从总体来看,未来20年全球人口总量继续增加,但人口增长的速度将不断趋缓,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人口总抚养比将出现转折性变化,转为逐步上升。

从区域角度来看,不同地区人口未来变化趋势差异较大。首先从人口总量的变化来看,未来20年,全球人口增量将绝大部分来自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极度不发达的国家,而发达国家人口将趋于稳定。具体来看,未来20年发展中国家的人口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速将超过1%,而发达国家人口增长速度则仅为0.2%左右。从不同地理区域来说,未来人口增长最快的区域是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非洲,而经济发达的欧洲人口将逐步出现萎缩。从人口的年龄结构来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未来20年将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趋势。一方面,发达国家的总抚养比将改变过去50多年的变化趋势,从最低点开始快速上升。根据预测,发达国家整体的抚养比将从2010年的最低点48%,快速地上升到2020年的56%和2030年的63%。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将延续过去总抚养比不断下降的趋势。发展中国家整体的抚养比将由2010年53.4%下降到2030年的51.2%。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20年发达国家相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将在人口老龄化和抚养比方面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3.金融危机加剧了贸易摩擦和竞争,经济全球化进程陷入调整期,长期来看经济全球化仍然是长期趋势

从全球经济发展史来看,全球化一直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全球化的过程扩大了全球国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了资源要素的全球配置效率,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增长。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各国热衷于通过加强贸易保护来进行经济自救,贸易摩擦出现频率不断升高,越来越多的非关税贸易保护手段被使用,贸易竞争不断加剧;金融危机也使得发达国家加强了金融监管,发达国家金融业的发展速度放慢降低了国际资本流动的动力,发展中国家开放金融市场的态度也变得更加谨慎。不仅如此,金融危机还使得围绕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呼声不断。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会因国际金融危机而陷入调整期。但是从长期来看,新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深化全球产业分工,信息技术的普及将改变全球贸易方式,跨国公司的扩张将继续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将重塑全球经贸联系,经济全球化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也将是促进全球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量。

4.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将改变全球能源和经济格局,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将加速全球经济增长模式的改变

能源、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一直以来传统能源的分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不一致导致能源供求的不平衡,致使能源问题一直是影响全球经济、政治不稳定的重要因素。然而能源技术的最新进展向人们展示了新能源技术将可能改变未来全球的能源和经济格局。最近掀起的一场“页岩气革命”就一个典型的例子。页岩气技术飞速进步使得美国天然气产量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根据美国能源署(EIA)最新预测,未来10-20年美国将一改过去天然气进口国的身份成为天然气的净出口国。可以预计页岩气技术的发展和扩散不仅仅将变革全球天然气市场格局,甚至将影响全球制造业的生产布局。另外根据里夫金在其《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的预测,未来分布式能源和互联网的结合,将打破人类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建立的以化石能源为核心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将突破地理空间的限制。虽然目前来看这一预测并没有什么现实的证据,但是至少它向人们展示了未来能源技术发展的一个可能的方向及其可能的影响。这些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将彻底地改变过去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主的格局,也将对全球产业的布局和全球的地缘政治产生深远的影响。

根据IPCC的报告,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最紧迫的问题之一。全球气候变化不仅会造成全球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而且会直接影响海拔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的居民生产和生活。随着时间推移,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将变得日趋紧迫,将日益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特别是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崛起的重要因素。虽然可以预期随着气候变化形势的日趋严峻,全球围绕如何应对气候变化达成统一协议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但是这必将给全球技术革命、全球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出重要挑战。

5.全球科技发展正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各国围绕科技的竞争将日趋激烈

回顾经济发展史,美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引领全球经济的发展,与其始终处于全球技术发展的前沿是密不可分的。创新与技术进步是全球财富创造最重要的动力源泉。知识和技术的差距决定着全球发展的差距。尽管过去20多年中,科技研发活动主要集中在大多数发达国家,但世界科技发展正不断朝多极化方向发展。资料显示最近10年新兴经济体的科技研发费用正在迅速上升,1995到2005年间,中国、南非、俄罗斯等九个非OECD国家的年均研发费用增长率达到15.5%,比OECD国家整体的增长率高了近10个百分点。技术的追赶将继续成为新兴经济体实现经济赶超的重要动力。金融危机从一个侧面来看是发达国家技术进步红利耗尽的一个结果。因此金融危机发生后,欧美等国家更加重视新能源、生物技术、信息等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大力度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寻找新空间,为增加就业创造机会。可见围绕科技的竞争将日趋激烈,也将对全球经济增长格局造成深远的影响。

除了以上分析的这些因素,还有许多其他的因素也将直接影响着未来全球经济的增长及其格局的变化,比如全球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发展、全球城市化的推进等等。在这里就不再一一具体分析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365体育备用网址: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