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党群> 理论视界> 经济社会 > 正文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发展前景

2014-12-11 11:07:42??来源:《时事报告》  责任编辑:郑思楠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支撑中国经济上行的力量

主持人:根据各位专家的研判,中国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那么,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机会是什么?

迟福林:消费需求释放能不能支撑未来10年8%左右的增长?我的判断是肯定的。首先,我国开始进入消费释放的历史新阶段。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GDP4000美元之后,消费需求将开始全面释放。我国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的水平,开始进入消费主导引领经济增长的新阶段。其次,未来10年我国消费率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与历史相比,我国的消费率还有15

20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最终消费率为62%左右,居民消费率50%左右。现在,最终消费率只有47.4%,居民消费率只有33.8%,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点。此外,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尤其是与金砖国家相比,消费率相差近20个百分点,与发达国家相比,消费率相差30个百分点左右。再次,未来10年我国消费需求将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在我看来,一个近14亿人口的大国由生存型阶段迈向发展型新阶段,将迎来消费的黄金时期。有研究表明,按照年均实际消费需求增长10%左右,我国的潜在居民消费需求到2020年有可能达到45万亿—50万亿元。我国在不远的将来会从世界工厂变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对世界经济增长和世界经济再平衡作出巨大贡献。

我国拉动消费需求的主要条件何在?首先,城镇化是支撑消费释放的最大潜力所在。我国的城镇化率从2001年的37.66%提高到2011年的51.37%,年均提高1.37个百分点。预计城镇化率在未来10年至少还有10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其次,服务业的发展有巨大空间。2010年,我国服务业比重只有43%,远低于世界70%的平均水平。未来10年,政策调整与体制改革到位,服务业有可能提高10—15个百分点。再次,改善城乡居民消费预期有很大的空间。实现了消费主导的国家,大都有比较好的社会福利制度安排。例如澳大利亚的蓝领工人发周工资,一到周末餐馆等消费场所大都很满。安全而有保障的社会福利使他们可以放心实行当期消费,既能增加消费倾向,又能提高消费能力。如果我国能够在2020年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目标,将明显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提高消费率。

依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初步测算:如果潜在的居民消费释放程度在80%以上,能支持未来10年8%—9%的经济增长;如果潜在的居民消费释放程度达到70%,能支持未来7%—8%的经济增长。收入分配改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镇化如果有一定的突破,未来10年年均增长速度达到8%是完全有可能的。

贾康:城镇化率的继续上升,必然会带动人力资本、土地资源资本化等诸多潜力的进一步释放。特别是人力资本潜力的释放,对于经济的继续上行是非常重要的力量。除此以外,还有三个方面的因素支撑中国经济上行。

一是走创新型国家之路带来的机遇。作为国家的大政方针,走创新型国家道路必将具体落实到一系列的运行机制和重大项目中,从而使新兴产业发展带有明显的高科技化、技术密集等特征,并促进传统产业实现必要的升级换代。其中,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和劳动者等三大生产力要素与科技之间,并非表现为简单的并列、加总关系,而是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为乘数关系,生产力将进一步得到解放。这种后发优势,是一个能够对冲下行因素的重要力量,也是维护和支撑我国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希望之所在。

二是中国现实生活里的政治周期因素。党的十八大即将胜利召开,为全面优化中国的中长期发展创造稳定的政治环境,其正面效应将会维护发展局面和支持新一轮改革创新。

三是在“顶层设计”下,上下互动取得配套改革的红利。仅就新一轮资源税改革而论,其效应绝不能仅从财税视角来考虑,而需要将其上升到整个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资源税改革虽只是诸多改革任务中的一项,但它具有多重的正面效应,同时,它还将引发行政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等配套改革。诸如此类的这种配套改革的红利,将在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大量出现,并在促进改革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孙学工:一是城镇化的机会。我国虽然经历了多轮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但无论是从绝对规模还是相对规模来看,与发达国家均还有不小的差距,基础设施建设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我国每100平方公里的铁路里程约为0.7公里,公路40公里,这两项美国是2.3公里和70公里,韩国是3.4公里和110公里,西欧国家更高。中国铁路总里程仍比美国100年前的水平还要低。在地铁、下水道等基建设施方面,我们的差距更大。

二是地区均衡发展的机会。我国东部地区已经陆续进入了高收入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开始减速。但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则刚刚进入中低或中高收入发展阶段,仍处于高增长阶段。国家从10年前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来又实施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等地区发展战略,为落后地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速已经明显高于东部地区,且发展势头强劲,这对全国经济整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结构升级的机会。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住、行、信息、文化消费兴起,消费结构升级必然带动产业结构和技术的升级。结构升级将为经济增长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从另一方面看,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增强,也使得结构升级有着坚实的基础。目前中国年度普通本专科毕业生在570万人以上,是本世纪初的5倍,近年来中国研发投入增长率在20%左右,2010年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76%。在绝对额上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