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喜迎党的十八大> 理论党建> 科学发展观 > 正文

建设和谐世界:中国外交思想的新发展

www.fjsen.com?2012-09-30 10:40? ?来源:半月谈 我来说两句

【理念篇】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代代相传。“和为贵”的“和合”思想正是其中最具生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几千年中国社会发展的思想动力,也是今天中国提出构建“和谐世界”理念的思想源泉。

7月18日,一位老师带领英国学员打太极拳。当日,来自英国的几十名学生在苏州大公园学习太极拳。据介绍,这些学员是利用暑假来参加中国文化夏令营的,他们在苏州期间还将学习中文和刺绣,参观中国家庭。新华社发

向世界推介中国传统文化价值

白露堂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和合”思想

在中国古代经典论述中,“和”指和睦、和平、和谐;“合”指结合、融合、合作。“和合”并举,意为和谐、协调与合作。

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就对“和合”思想进行了论述。儒家创始人孔子把“和”视为做人处事的重要标准,提出“礼之用,和为贵”,认为礼的作用,和睦是最重要的。他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命题,深刻阐述了“和”不必一定要“同”,而“同”者也可能“不和”,以及善待自己更要善待他人的道理。在儒家看来,“同”并非“和”的先决条件,能在“不同”中求“和”才是最高的境界。孟子也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说,要办成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合作。

中国古代另一大思想流派道家提倡“天人合一”,即人要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在尊重与保护自然中谋生存,求发展。

“和合”思想是中国古代先哲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本质的概括。它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如阴阳、天人等,但同时又把具有差异性的事物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如阴阳和合、天人合一等;它并不否认矛盾和冲突的存在,但主张防止过度的矛盾和冲突破坏不同事物相互依存、共同存在的环境基础。

秦汉以后,“和合”思想被普遍应用,渗透于各个时代各家各派的思想之中,逐渐成为中国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

  • 责任编辑:林洪熙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