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活动> 基层亲历 > 正文

晋江经济报新闻中心 曾培钊:在基层中成长

www.fjsen.com?2011-12-22 17:12?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随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开展,本报有针对性地组织记者走进基层、走进社区、走进组团,了解记录平常生活中不同群体的平凡而又富有意义的一天。活动开展有声有色,记者热情水涨船高,通过积极参与这次活动,我也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

一、走基层可以积累素材

本报作为扎根晋江的一张时政经济报、社区厝边报、都市生活报,一直都鼓励记者从生活中寻找素材。作为今年刚进报社的新员工,特别又分在民生组,一开始,我常常苦苦等待线索的到来。有线索,忙得晕头转向;没线索,却又闲得心慌。后来,当自己接触的题材、事件不断丰富,我发现,很多问题往往都是苗头存在很久却没人去挖掘。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区了解街边消息,更通过村民、摩的师傅的线索找不同的题材去做采访。例如8月底学生开学之际,有个外来务工人员告诉我说,子女上学被学校和企业强行“自愿”缴纳3000元赞助费。通过这一线索,发现不仅仅是个例,通过调查报道,被征收赞助费的外来务工人员不仅子女可以顺利入读,3000元也被如数退还。而这一现象间接揭示了陈埭镇在外来工子弟入学问题上,一方面成绩斐然,每个孩子都可以读书;另一方面却存在着教育资源有失公允的现状,更进一步反映了当地僧多粥少、学校严重不足的困境。

二、走基层能够增加阅历

今年3月份,记者获悉,在晋江某村有一对姐弟均患上先天性听障,家庭陷入困顿。在热心人士的支持下,本报持续关注这对不幸的姐弟,并号召大家募捐帮助恢复条件较好的弟弟完成手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个月的筹资,弟弟终于戴上了进口的人工耳蜗。

弟弟的经历让北京负责手术的医院主治医生直呼,通过媒体介入,帮助更多的不幸的儿童是一个可以反复尝试的方式。而由于本报的持续报道,不仅让很多存在听力隐患的患儿被及时发现,更给他们指明了治疗的方向。

该事件刚告一段落,又有一名症状类似的女孩向本报发出求助信号……这样的经历不仅让我懂得要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多次的走村串巷,也让我对晋江的农村风貌有了初步的了解。难能可贵的是,采写新闻之外,还能交到不少农民、工人朋友,自己的阅历也在与他们的一次次攀谈中不断丰富、充实。

走基层活动的开展,记者在获取素材,增加阅历的同时,把相关信息转化为书面文字,既让新鲜、直观的农村、社区生活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也让记者在一次次锻炼中不断成熟,成长起来。反过来,阅历的丰富,更让记者懂得甄别素材,亲近生活,在平常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常的信息。

  • 责任编辑:黄丽红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