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活动> 基层亲历 > 正文

兰晓胜 陈文浩:走进红庙岭 体验“特种班”纪实

www.fjsen.com?2011-12-22 17:08?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福州电视台《新闻110》兰晓胜 陈文浩:

污秽恶臭浑不怕 要留清洁在人间

走进红庙岭 体验“特种班”纪实

当你做完卫生把满满的垃圾袋扔到楼下垃圾桶的时候,当你路上碰到清洁车,捂着鼻子匆匆走过的时候,当你看到一车车垃圾从市区各个垃圾中转站运出的时候,你知道这些垃圾都运到哪去了吗?谁在处理这些垃圾?每天我们城市产生的生活垃圾到底有多少?

《新闻110》“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系列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我的同事们分期分批深入山区海岛、田间地头、社区等基层一线采访,积极参与体验,报道群众生产生产的新情况、新变化,反映市民身边新鲜事、感人事。垃圾处理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据了解,我们市区每天产生大约2500吨的垃圾,但这些垃圾最终流向何处,却很少有人问津。带着以上种种疑问,我和同事陈文浩走基层的选题定为走上红庙岭,体验全国劳模林新顺的“特种班”生活。

尽管上山前我就有所耳闻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场是垃圾的“集中营”,到处臭气熏天。但出生农村的我们,清过牛栏,挑过大粪,自信对垃圾的恶臭有天生的免疫力。9月16日,我们出发了。森林公园一过,盘山公路上运输垃圾的卡车越来越多,它们都驶向我们的目的地——红庙岭。

九点多,我们到了红庙岭,先到办公区找到了“特种班”工人、全国劳模林新顺师傅,一位54岁的憨厚朴实的男子,晒得黝黑。记者急着进入“特种班”的工作区,林师傅热心地帮记者准备好了工作口罩。这特制的口罩比普通口罩厚一倍。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场很大,林师傅一路给我们介绍:福州每天运到红庙岭的垃圾总共2500吨,其中1700吨都运到焚烧发电厂,用来焚烧发电,烧完的灰烬制成环保砖。这样既可以处理垃圾,又变废为宝。但是焚烧发电厂的垃圾需求量只要1700吨,剩下的700多吨垃圾就得填埋处理。这就是林师傅和他的“特种班”的工作。目前一期填埋场已经填埋了,现在林师傅作业的地方是一期扩容场,从今年7月份开始起用。

  • 责任编辑:黄丽红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