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十七届六中全会> 文化体制 > 正文

北京文化体制改革:打造"文化航母" 变"输血"为"造血"

www.fjsen.com?2011-10-20 14:11? 万一?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坚持精品力作 用剧场创造“神奇”

作为首都文化的地标性建筑,走进北京人艺的戏剧博物馆,半个多世纪几代艺术家创造的中国话剧史的辉煌尽收眼底,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讲述着无愧于国家级艺术殿堂的故事。北京人艺副院长任鸣告诉记者,改革开放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随着电视、网络等传播方式的普及发展,北京人艺之所以“屹立不倒”是因为没有从未放弃过严肃高雅艺术,始终坚持打造精品。

此外,北京人艺进一步深化内部机制改革,面向社会邀请了一批优秀导演、演员参与剧目的创排演出。特别是秉承“戏比天大”的精神,以继承和发展为目的,培养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本科班和中国戏曲学院舞美专业本科班。

没有较为固定的演出场所一直是许多文艺院团普遍面临的难题之一。作为全新组建的大型国有独资文化企业,北京演艺集团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先后成功出品“鸟巢版”景观歌剧《图兰朵》、世界著名男高音安德烈·波切利“真爱奇迹”演唱会等演艺精品,短短两年的时间内已形成以演艺为龙头,影视、体育、旅游等相关领域集聚发展的“大文化”产业格局,跻身“全国文化企业30强”。北京演艺集团不久前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成功获得北京奥运会三大主场馆之一的国家体育馆经营权,帮助其下属的中国杂技团争取到了国家体育馆副馆作为长期驻演场馆,圆了中国杂技团60年的梦想。

宽敞现代化的排练场、环境幽雅的学校和整洁明亮的宿舍,中国杂技团而今欣欣向荣的景象让每一位演员和职工对文化体制改革充满了期待。

“以前演员们都觉得剧院内各种硬件设施太过陈旧、破破烂烂的,根本不好意思带家人和朋友来。可现在家属们都主动要求来参观,大家都觉得特别有面子。”中国木偶艺术剧院的演员王晓颖告诉记者,这都是改制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改变。

  • 责任编辑:林洪熙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