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十七届六中全会> 文化走出去 > 正文

委员热议:文化“走出去”何时不再被动应战

www.fjsen.com?2011-10-20 13:55? ?来源:人民政协报 我来说两句

打造文化精品力作

葛剑雄(全国政协常委、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向世界介绍中国,相当一部分应该是通过文化产品的方式,比如:电影、电视片等等,让别人自愿接受。我去非洲,小孩子见到中国人之后就说“布鲁斯李、布鲁斯李”,这是为什么?因为他看过李小龙的电影,所以,他们对中国的印象就是李小龙。但是很遗憾,我们这样的产品太少。美国人把花木兰拍了一个动画片,人家还不知道花木兰是中国的故事。

徐沛东(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党组书记):当前原创上不去的主要问题在于机制,现在所谓的影视、舞台大制作,给编剧留的空间太少、太可怜了,词作家也特别可怜。他首先要请求作曲的,因为歌词是依附艺术;他还要找人唱,找人播出。人们听到的只是最后的歌唱,创作的环节是很少有人知道。要唱响时代的强音,就必须抓好原创!

陈建国(全国政协委员、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化产业本身要打造文化精品力作,这是文化产品“走出去”的基础。中国有太多历史的积淀、太多文化的精粹,是全世界文化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这是打造文化精品力作的依托。同时,真正打造文化精品力作,在形式和内容上要昂扬、积极向上,有正确、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以中国文化中的优秀、精粹为创作核心,同时要适应外国人的欣赏习惯。

(雷新)

  • 责任编辑:林洪熙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