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十七届六中全会> 文化走出去 > 正文

委员热议:文化“走出去”何时不再被动应战

www.fjsen.com?2011-10-20 13:55? ?来源:人民政协报 我来说两句

文化“走出去”是不同意识形态的交流,是增进互信、进行公共外交的一种手段。“走出去”是为了“请进来”,然后再更好地“走出去”,而不是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强加给别国,其目的是为了让国外更多地了解中国,也让中国了解世界。因此,文化“走出去”要用心去做,要注重交流与互动。上海世博会就是一个成功典范。此外,还要指出的是,要想让我们的文化得到认同,走得更深、更远,还需要我们不断加强自身文化的建设和文化强国地位的恢复。

陈建国(全国政协委员、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的经济真的是强盛了,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日本,中国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但是我们在世界上还没有真正推广自己的文化产品,只有文化的强盛才是一个国家真正的强盛。30年前推文化产品“走出去”,可能推也推不动,如今中国经济的发展,使得文化产品出口面临最好的时机。世界对中国的高度关注不可避免包括了对文化的关注,把握这一契机,使文化产品出口从少到多,逐步日益扩大。

万季飞(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从现实看,中国文化建设、国际型人才建设未能与经济建设同步快速发展,媒体国际竞争能力还不够强,在争夺和运用国际话语权时往往处于下风。从外部看,现行国际体系是欧美等发达国家主导建立的,中国不可能从参与者一跃而成为主导者。从内部看,中国对国际话语权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对如何把综合国力转化为国际话语权优势还缺乏全面的部署。

  • 责任编辑:林洪熙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