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情系三农惠万家 > 正文
陈仰德:打开全国10%市场
www.fjsen.com?2011-05-05 14:26? 郑继涛 胡阳芝?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福建日报5月5日讯

提起陈仰德,在永安笋类产品营销圈里,无人不知。他是永安笋业协会的会长。

作为永安市笋业协会的“带头大哥”,陈仰德背靠永安市“中国笋竹之乡”、“中国竹子之乡”这两棵“大树”,把“永安笋业”经营得风生水起。目前,全市笋农依托笋业协会每年销往省外的冬笋达8000吨,春笋2万多吨,笋干5000多吨,占全国市场销售额的10%,每年可实现增收上亿元。

弃耕从笋 初试牛刀

46岁的陈仰德,永安市贡川镇井岗村人,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23岁那年,偶然与“笋”结缘,告别了他的“农耕时代”。

那是1988年,陈仰德通过朋友得知,笋产品营销行业正在兴起,前景看好。他东拼西凑了一些资金,经朋友介绍到三明与朋友合伙从事笋类产品营销。

没有营销经验,市场信息闭塞,最初日子艰难,亏多盈少。“那时候没有物流,收购完就租车运到江浙一带去卖。”陈仰德说,有时到了外地,发现行情不对,只好贱卖。

吃了“行情”的苦,还要忍受“体肤之痛”。冬天没被子,在市场里蜷缩着躺一夜。吃饭路边摊点凑合,也常为了节省开支而饿肚子。一路劳苦的陈仰德挺过来了,为后来回乡创业打下了基础。

返乡创业 富己富人

1992年,在三明从事笋产品营销4年的陈仰德回到永安。当时永安已有四五家笋产品收购站,陈仰德租不到固定场地收购,只能打游击。

“如何调动村民积极性,大家一起发展”,这是陈仰德一回到永安就考虑的问题。自己本村和附近乡村有笋资源,却苦于没有市场,零零散散的笋农犹如一盘散沙。陈仰德走访村民,在冬、春笋或笋干生产期里,组织村里10余位农民营销人员收购产品,最多时可带动50多人参与购销,解决了当地竹农卖笋难的问题。

责任编辑:黄丽红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