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农民工二代> 声音 > 正文
“新生代农民工”:“我们要进城!”
www.fjsen.com?2010-03-11 16:21? ?来源:央视《新闻1+1》    我来说两句

解说:

像吴胜、小羽这样的80、90后打工者,如今却仍然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而在昨天刚刚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也首次使用了这个词汇。不过让人高兴的是,这份中央2010年的一号文件,提出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唐仁建(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大约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边占了60%,大约一个亿。

解说:

中央一号文件的提及,无疑表明整个国家对于这一群体的关切,以及为应对他们人生需求的迫切。在今天上午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唐仁建还介绍说,新生代农民工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另一方面,他们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生活,而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

主持人:

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出生于80年代、90年代,这是从年龄上对他们进行一个界定。那么和父辈,他们本质上的区别究竟有什么?听听岩松的观点。

白岩松(评论员):

从年龄上来看,他们现在已经是三十而立,到十八九岁之间,跟父辈很重要的一点是父辈是第一批进城的,过去没有,所以《陈家生进城》那部小说会在80年代引起那么大的轰动。因此他们一进入城市的时候,想的还是自己的好母亲、老父亲和自己的孩子,所以,他们的就业是生存型就业。

主持人:

省吃俭用,钱要寄回去。

白岩松:

省吃俭用,吃一切能吃的苦,因为吃苦吃惯了。但是80后和90后的新生代的农民工,一出生就在改革之后,对城市并不遥远,要么从父母那儿得到很多的信息,甚至礼品,过年带回来的东西,要么在城市里待过一段时间,另外几乎不会种地。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由于国家对义务教育的关注以及希望工程的重要补充,他们基本上初中毕业,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高中毕业,因此有一定的文化。另外,在精神的需求方面,远远超过他们父母,他们进城就业已经变成了发展型就业,主要为自己。相对来说,没有像父辈那样的更多地考虑在农村的家里头,精神需求又很大,另外对公平格外在意了。

主持人:

怎么讲,对公平格外地在意了?

白岩松:

因为当初他们的父辈进入城市的时候,由于是生计型的就业,所以只要是能挣着钱什么苦我都能吃。这种苦包括歧视,包括即使有很多门槛,甚至他认为天经地义的,我好像就是不能有户口,不能有户籍,我好像就是要拿低工资,我好像有的时候就怎么样。

但是这一代人不同了,新生代的他天然开始有了一种公平的需求。他觉得,我也应该有这样的一个空间,因为我们有一个数字去显示,一个很有意思的,新生代里头,手机的拥有比例高达72.9%,绝大多数通讯方式都很现代化。他们对通讯是相当了解的,因此对公平有很高的期待。

主持人:

对。进城的目的不一样,在打工的过程当中,诉求也不一样,其实新生代农民工在这些年已经逐渐地被人们注意到了。这次,第一次写进一号文件当中,你觉得意义在哪里?


责任编辑:陈玮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