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365体育备用网址:|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时政观察 > 正文

推进良种、良机、良法深度融合

2024-03-26 09:08:47?作者:罗贤宇?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光明论坛】推进良种、良机、良法深度融合

近日,365体育投注:总书记在湖南常德考察时强调,“要建设好高标准农田,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加强政策支持和示范引领,加大良种、良机、良法推广力度,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进一步把粮食单产和品质提上去,让种粮也能够致富,进而吸引更多农户参与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真正把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走稳走扎实”。推进良种、良机、良法深度融合是实现全年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方法,有利于推动我国形成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当前,农作物进入播种生长的重要时期,各地区各部门要压实责任,集成良种、良机、良法、良田“一县一策”综合性解决方案,实现全环节、全过程、全要素挖掘单产提升潜力,为赢得全年丰收主动权,确保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坚实支撑。从试验示范田的新优良种,到大显身手的山区丘陵专用小型农机,从线上线下即时问答的农技课堂,到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的智慧农田……良种、良机、良法的推广与融合,都是科学理论、创新技术、科研成果等协同运用于农业现代化生产过程中的实践选择。

良种,是农业现代化的坚实基础。种子是粮食生产的源头,是农业的“芯片”。近年来,我国种业振兴行动扎实推进,从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到培育推广具有自主365体育备用网址的优良品种,初步培育出一批耐盐碱水稻、小麦品种和短生育期冬油菜品种;审定推出了一批优质绿色水稻、高油高产大豆、耐密宜机收玉米、优质短季棉品种等。今年正值种业振兴行动由“三年打基础”转向“五年见成效”的关键一年,为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必须持续深化粮食品种培优、品质提升,选育推广高产抗逆品种,切实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统筹肉蛋菜等“菜篮子”产品生产供给,致力于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良机,是农业现代化的装备支撑。农业机械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生产要素,没有农机现代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2023年,我国农机装备发展取得不凡成绩,不断向“大中小型兼备、绿色高效智能一体”迈进,其中农机装备总量接近2亿台(套),农业机械总动力超过10.78亿千瓦,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3%。当前,各地农机装备向智能高效升级趋势明显,大数据、物联网、无人机等在田间地头普及应用,为抢抓时效的春季农业生产提升了效能。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强耕地整备建设和宜机化改造,解决部分果、茶等经济作物仍“无机可用”的难题,加快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研发,积极推动农机装备补短板,提升农机装备关键核心技术、重要零部件自给率,提高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和智能化农业科技装备服务应用水平。

良法,是农业现代化的技术途径。藏粮于技,强调从技术方面来保障粮食安全。科技是创新农业良法的动力来源,既包括先进种植技术的普及,也涵盖科学管理方法的应用。2023年,我国三大粮食作物统防统治面积覆盖率达45.2%,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8.3%,农膜回收处置率稳定在80%以上,不仅创新了缓解农业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技术路径,同时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提供了方法遵循。当前,我国“洞庭粮仓”农机穿梭、集中育秧,江南水乡农技升级、智能高效,中原大地农情监控、防寒防旱,北国黑土地上农田保耕、扩面提质,春耕备耕形势总体良好。既要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下乡,通过“田间课堂”“家门口培训”“手把手指导”等方式,宣传推广春耕春管、畜禽饲养管理等关键技术,又要加强监测预警和市场调度,坚持防汛抗旱、农资保供两手抓,解决农民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切实保障春季农业生产正常秩序,为全年粮食丰收打牢基础。

在良种良机良法推广与融合上下功夫,是新时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具象化表达,要求我们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坚定不移贯彻精耕细作理念,在选育和推广优质高产广适抗逆良种的同时注重良法的普及应用和创新升级,在推广和使用绿色高效智能良机的同时加强良田的建设、修复和保护,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推动农业生产提品质、转方式、增效益,切实保障春耕备耕活动有序开展,确保粮食丰产和粮食安全,多措并举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作者:罗贤宇,系福建省365体育投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365体育备用网址: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