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最新原创 > 正文

发挥“蜗牛奖”正向作用要建立长效机制

2020-08-28 10:56:25?作者:阳柳名?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近日,在浙江丽水缙云县2020年项目推进点评会上举行了一次别有风味的“颁奖仪式”。与传统意义上的颁奖不同,“获奖”的两家单位负责人上台的步伐异常沉重,在台下兄弟单位与民众面前“红脸出汗”,因为他们拿到的“奖励”,是因工作效率太低而获得的“蜗牛奖”。

“蜗牛奖”最初是泰州市在2016年1月7日设立的奖项,专门针对懒政、庸政、怠政不作为的单位和官员所设。它作为一种“爆料”的政务公开,是治理不作为、慢作为的创新载体,展现了政府加强作风建设、保障人民切身利益的勇气和决心,让服务意识不强、推诿怠慢的单位和个人产生压力,促使党员干部努力上进、勇于担当、真心为民,毫无疑问值得肯定和推广。

然而,“蜗牛奖”的评定只是第一步,颁发“蜗牛奖”不是最终的目的,持续保持党员干部有作为、快作为,不做“慢牛”做“快牛”的积极氛围才是初衷。因此,要实现“蜗牛奖”的深刻意义,发挥其重要作用,避免“事前后悔,事后重蹈”的恶性循环,除了“评定”,更重要的是在“持续”上下功夫,建立长效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蜗牛奖”的颁发不仅是鞭策“获奖”的单位和个人,也是为了让其他单位引以为戒,反思自己,做到思想上的认识,工作态度上的转变,但往往仍有“左耳进右耳出”、心存侥幸心理之人存在。加强思想教育、时刻督促是为“必经之路”,让党员干部提高思想认识,才能最终实现行动上的一致,成为人民满意的“公仆”。

“蜗牛奖”的兴起的确可以让广大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效率得到提升,存在的问题能够短时间内得到解决,但仍然有“破罐子破摔”“皮厚不怕苍蝇多”的阴暗思想存在,严重影响政府形象,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建立惩罚结合制度,有惩有罚,实质性处罚带来的“刺痛”,比一张“蜗牛奖”更能取得避免“故事重返”的良好效果。

“蜗牛奖”是一种警醒、批评、鞭策的方式,起一种负面激励作用,它的设立不是为了惩罚谁,而是倒逼党员干部能够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初心和使命,服务群众有所作为,做到“知耻而后勇,知弱而后强”,变压力为动力。实行督查销号制度,把长期督查落实到每个环节上的同时,对于获得“奖励”的单位和干部也不能一票否定,只要努力改进工作作风和服务态度,下次就有可能评优评先,对于缺乏服务意识,不作为的单位和个人,也会成为下一个“获奖者”。

“蜗牛奖”是“人民至上,为人民服务”理念的时代产物,需要宣传和推广,坚持长效机制,让党员干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持续保持高效的服务,争做“快牛”不做“慢牛”,持续把群众的事办好办实。(阳柳名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