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给基层减负要守住问责边界

2019-04-02 11:14:37?张闲语?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4分钟内因没能及时接听脱贫攻坚巡查组电话,扶贫干部被公开通报“给予党内警告处分”;扶贫手册中写错两个标点符号,被通报批评……这些执纪简单化、问责粗线条甚至乱问责、错问责、问错责的问题,虽然事后相关处理被撤销,却也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4月1日《人民日报》)

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履职尽责是本分,唯有拿出厚实的肩膀,才能担当使命与责任。遇到事情不是“推躲绕”,就是“打太极”,这样的干部最终也干不出啥成就。问责的目的就是要惩戒那些没有肩膀的干部,那些缺乏担当的干部。

对于基层干部而言,最担心是那些泛化与绑架式问责。据报道,某贫困县县长因为第三方评估检查时评估组“抓”到一个疑似漏评户而当场落泪,当然县长落泪并非只是对工作履职不到位的一种伤心自责,而是因为这个测评结果影响到了干部提拔。因为该县所在市专门规定,根据第三方评估的分数对各县脱贫攻坚工作排名,把排名情况作为领导干部提拔的重要依据。由于个别基层干部在工作中的一些失误而影响到全县干部的提拔,显然这就属于绑架式问责。

近年来,“一岗双责”成为了一个热词。一方面对领导干部形成了责任压力,一方面也促进了工作推进落实,但也有一些问责让基层干部苦闷之极。某地卫计局的领导干部,工作能力突出,成绩显著,组织部门也进行了民主测评与谈话,因为下面科室的一位工作人员因为工作不细致,在审计中发现了一些违规问题,结果因连带责任而被问责,虽然也不是多大的问题,但提拔任用就没了下文。

其实,在基层类似问责还很多。从“躺着中枪”的职能式问责,到“刚播种就要收获”的计时式问责,从只为舆情降温的灭火式问责,到对困难不闻不问的机械式问责,面对这些高扬的问责大棒,基层干部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无所适从。

显然,问责必须要精准,必须要守住边界。一旦越了界,不仅会失去问责初衷,而且也会给工作带来新的阻力与压力。为基层减负,就是要用好问责指挥棒,把基层干部从那些杂七杂八的花样式问责中解脱出来。

要明确“两个尊重”。在问责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历史,也要尊重实情,不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比如脱贫攻坚中的“疑似漏评户”问题,不能因为第三方测评查出了这个问题就否定了全县的工作,更不能因此让所有干部背上思想包袱。问责要实事求是,问责要精准有力。这样的问责才能心服口服,才能“问出”责任与担当。

要细化“三个区分开来”。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与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与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无意过失与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不仅要明确彼此之间的区别,更要细化其中的行为责任,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边界明确,问责清晰,干部才能砥砺奋进。唯有始终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严肃问责、规范问责、精准问责、慎重问责,才能真正起到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效果。(张闲语)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