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以一场完败鉴证国足和球迷的共同成长?

2015-01-26 07:36:32?易国祥?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在22日晚的亚洲杯第四场比赛中,中国队以零比二止步八强。观众从直播画面中看到两个细节:比赛结束后,一是国足队员列队绕场一周向观众致意感谢,二是中国球迷在退场时纷纷拾走现场垃圾。当夜晚间新闻的央视主播评价,国足和球迷在共同成长。

看到这温馨画面,谁不为国足与球迷悄然转身感到高兴和自豪。除此之外,这些细节还颠覆了以往球队或是球迷,在失败之后常常溃不成军,有时还发生球迷攻击球员的情形。

人们往往在开始时比较讲规矩,在顺利时比较有礼貌,在成功是比较有风度。倘若遇到了打击和失败,就容易失态,或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外界也容易接受和原谅。但止步甚至享受这种宽容,注定难得成长和壮大。

任何事物结局,不嫌多一个精彩的句号。如果你没有形成习惯,不妨培养一下主观的追求。比如:今年5场武汉电视问政期末考的精彩和犀利之后,市区两级政府问出来的问题逐个整改和追责,陆续通过媒体向市民反馈;今年接受了中央文明创建验收有望获冕的城市,各行各业仍然在巩固创建成果,努力让文明成为常态,并真正惠及市民;现在正值年末各项验收总结,各机关企事单位能否在收尾环节,仍然保障好生产秩序和重大民生,力避草草收场。

怎样面对一个悲壮的终点,更能深刻反映一个人的价值选择。科学家竺可桢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病房里,还要听外孙女婿给他讲述“基本粒子”,他说自己知道得太少了;复旦投毒案已被一审宣判死刑的林森浩,面对二审,他在亲笔声明中表示,在我有限的日子里,依然会流泪忏悔,尽力学习,锤炼自己,希望能安然面对那最后一刻。这两个迥然不同的人,在他们生命的最后时刻,都表现出不寻常的价值选择,成为各自人生的绝响。

画好末端的句号,绝不是偶然可得的。科学家是一生华章的最后顿笔,死刑犯是经历司法漩涡后的终极救赎。中国男足那最后的挥手,是源于他们在包括这场失败比赛的整个征战,一步步扎实走过,虽有遗憾,却做成了最好的自己。中国球迷吸收到中国男足难得释放出来的正能量,也有从国家强大和社会文明进步中获得了底气。

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单位乃至一个社会,重视起点和过程固然重要,若没选择有好如何开始,也可以选择好如何结束。如果在若干个末端和终点稳稳落地,你就一定会站在一个更高的新起点,一定会拥有光明的未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