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365体育备用网址:|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兴业杯屏山时评网络征文> 新闻评点 > 正文

如何破解老师去哪儿的难题

2013-11-15 09:07? 杨朝清?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一所初中学校,被曝因缺老师而停上语文等课程。当地教育局紧急安排8名支教老师,新老师已到任上课。近几年,地处贫困山区的乡村中学出现教师流失现象,学生人数有增无减,教师却越来越少。

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上失衡,早已不是秘密:在城市,教师工作稳定、待遇良好、社会地位较高,是许多人心目中的香饽饽;在乡村,教师收入低微、福利不好,工作环境艰苦,是一个苦差事。在双向选择的劳动力市场,乡村教师这一岗位对求职者缺乏吸引力,难以引进来,一部分教师又选择走出去,必然会导致教师短缺。

作为乡村教育的守望者,教师也和其他弱势群体一样,在薪酬、待遇、福利、身份上承受太多的痛点。当不堪重负的乡村教师选择退出的时候,留给全社会的是一个又一个艰辛与悲怆的背影。要破解“老师去哪儿”的难题,就必须强化物质激励、提升社会认同、注重人文关怀,让乡村教师的劳动更有价值,让乡村教师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乡村教师固然要能够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政府和社会组织却不能忽视对他们的保护与关心。只有不断改善乡村教师的生存境遇,遥远的乡村才会重燃人文教化之灯,照亮寒门学子前进的道路。(福建日报)

——湖北·杨朝清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365体育备用网址: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