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合成艳照”敲诈何以成了产业?

www.fjnet.cn?2013-03-19 11:56? 张楠之?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据湖南省娄底市检察院透露,经双峰县检察院审查批准,双峰县警方3月15日依法对利用PS技术合成淫秽图片进行敲诈勒索的8名犯罪嫌疑人执行逮捕,涉案金额达4500万元。据悉,双峰县是此类犯罪的多发地区之一,“合成艳照”诈骗犯罪活动在当地已经形成了一个“地下产业”。(3月18日《京华时报》)

无论是合法还是非法的产业,都会形成一定的聚焦效应,即,它们会在某个区域内集中出现。就像一些地方成了陶瓷之乡、电器之乡、皮草之乡等一样,“合成艳照”诈骗之乡这类非法行业的聚集,也并不让人感到奇怪。因为,某种赚钱的行业,当某地某人首先进入其中并掘得第一桶金之后,往往会迅速吸引其同乡、亲友加入进来。

随着加入者数量的增加,行业内的分工便会逐渐细化,该行业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也会向专业化发展。合法产业是这样,非法产业也是这样。只是,具体到“合成艳照”这样的非法产业,行业规模越大,专业化程度越高,其对社会的危害性也越大。

实际上,虽然犯罪手段多种多样,但像“合成艳照”诈骗这样的犯罪活动,能够在某一个地域内形成“地下产业”的,并不多见。这是因为,绝大多数犯罪活动,包括经济犯罪活动,都见不得光,更很难实现持续性获利,不可能大规模存在。所以,“合成艳照”的诈骗之所以能够实现“产业化”,一定有其不同于其他犯罪活动的地方。

某种获利方式,无论其合法与否,想要吸引大批人员从事其中,并且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都必须能够提供足够的收益。同时,从事这一行业所投入的成本或承担的风险,相对于收益来说,必须足够的小,即产出要大于投入。很显然,娄底市之所以形成这样一个“地下产业”,并且吸引了这么多从业者,本身就说明这一“产业”是有利可图的。

“合成艳照”诈骗虽然也是诈骗,却有其特殊性。因为,这种诈骗活动的诈骗目标都是政府官员、企业董事长、经理等,属于有钱或有权的人群,这部分目标人群都有较好的经济条件,又因为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而比较看重自己的“面子”,而社会上存在包养情妇、嫖娼、玩弄女性等问题的人,大都属于这个群体。

干过见不得光的事又非常顾及自己“面子”的特点,决定了这部分人很容易被“合成艳照”吓到,慌张之下就会来不及分辨照片真假,或者此类事情过多,根本无从分辨,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和地位,只好乖乖地“破财消灾”。

官员常常成为此类诈骗活动的目标人群,所以,消除“合成艳照”诈骗这样的犯罪活动,最根本办法的是加强对官员的监督:一方面要将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使其不以权谋利,也不以权挟人,消除其出现真“艳照”的基础;一方面要加强对官员基本道德的教育和监督,让出现“性丑闻”的官员无法在官场立足,促使官员洁身自好。否则,只抓诈骗者不监督官员,这样的集中整治就有被吓怕的官员“挟公报复”之嫌——虽是合理合法之举,却有些荒诞的意味在里面。

  • 责任编辑:唐丽萍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