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老人裸捐精神可嘉但量力行善更好

www.fjnet.cn?2012-08-06 16:55? 姜春康?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在义乌街头细心的人们总能看到,一位满脸沧桑的老人,穿梭在喧闹的人群中,低头捡矿泉水瓶。十二年来,他坚持捡矿泉水瓶,每年将攒下的钱全部捐给孤寡老人,老人的善举感动着十里八乡……(8月6日《市场星报》)

老人12年捡废瓶攒钱给孤寡老人,如此裸捐升腾的大爱,令人动容。尤其,在市场经济活跃的当下,这种慈善精神和道德风尚更如金子般弥足珍贵。不过,当前公众越来越认可如此一种认识——裸捐老人,同样需要关爱;慈善也当有“节制”,不顾个人“底线”的裸捐,可爱但太“残酷”。

裸捐老人们,都有一共同特点,他们甘愿付出不图回报,竭尽一己之力关心弱势群体,对自己苛刻到极限,对别人却大方到极点。无疑,他们举止能诠释慈善大义,却同样也让公众心疼。近年来,不少“裸捐老人”的事迹被媒体挖掘出来,让读者百感交集:天津白方礼,74岁开始蹬三轮挣下35万,资助300多名贫困学生,去世时账单为零;八旬温州老人周绍文,月月“裸捐”退休金,130多次计27.5万元,自己却捡垃圾度日,十几年不用水电,直接睡地上;烟台招远市蚕庄镇柳杭村的90岁老人刘盛兰,17年不尝肉味,不添新衣,“吝啬”到连馒头都舍不得买,却慷慨将拾荒钱全捐给全国各地的贫困学子……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裸捐老人们,将大义赠与弱势群体,却将“悲惨”留给自己——捡垃圾度日,睡地上,连馒头都不吃,对自己如此“狠心”,不小心让“慈善”两字背上了包袱。毕竟,慈善事业宗旨是帮助弱势群体,让他们生活得更美好,而老人们的裸捐,虽帮助他人却也让自己生活变得弱势,无意识下也变成需要帮助者。这种以牺牲自己生活水平为代价的慈善,对老人显然太残酷。如郑州一101岁孤寡老太,从来不吃早餐,午饭靠他人施舍的馍菜度日,却将全部低保费捐出,其精神境界让人肃然起敬竖大拇指,而现实是,捐出救命钱的老太将自己生活拖入捉襟见肘境地,成了当地部门捐助的对象。低保费本身就是政府给予的“保护费”,裸捐做慈善固然可敬,但这等同于把政府给予的保护全部转移,此时若社会再不给予老太帮助,老太生活陷入困境无疑。

经验表明,大数目的捐助还当依靠政府和慈善机构,老人们抱有单纯目的“裸捐”,值得尊敬但注定是“车水杯薪”。而慈善,也绝不等同于“牺牲自己式”的全盘给予,而当是“来日方长型”的救助。因此说,老人做慈善时要明白,保障个人后再多行善,能力之余再献出适当爱心,量力而行,细水长流,更理性、更好一些。

裸捐老人们,敬请留一点爱给自己。社会,也需要关爱这些可爱的老人。一方面,当关注他们生活细节,给予关怀保障;另一方面,亟需制定相关规则“适当控制”老人裸捐,更符合慈善要义。目前,在美国,已有一些健全清晰的法律法规,构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慈善捐助规则;在中国也有机构做出了表率——江苏一慈善机构拒绝84岁盐城老人张忠泉要求“裸捐”的10万元,就是一种人性化保护,此举也得到了公众普遍认可。只要制度合理,既让慈善老人们通过爱心捐助实现人生价值,同时又不再让他们吃馊饭捡破烂,何乐而不为?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_365体育投注_365体育备用网址-app|直播|官网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365体育备用网址: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