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弹性延迟退休年龄难解养老保险金收支困局

www.fjnet.cn?2012-06-07 08:03? 李  宁?来源:红网 我来说两句

昨天,人社部就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问题集中答复网友时明确表示,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该部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6月6日《京华时报》)

笔者认为当前人社部建议出台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政策(实质上就是推迟退休年龄),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减少领取养老金人口力求实现养老金的收支平衡,破解养老金资金链紧缺困局。因为根据人社部提供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城市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6万亿元;同时据世界银行估算,从2001年起到2075年,中国养老金缺口可能达到9.15万亿。

不过,受制于经济发展缓慢,特别是中小企业盈利较差等因素,单凭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难解养老金资金链困局。

首先,受制于经济发展和财政实力,养老金资金链比较脆弱,并非简单延长退休年龄可解。当前中国养老保险按照不同人群分为三个层次,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农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施最早,是当前养老保险制度的主体。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即由企业和单位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20%缴纳社会统筹部分,个人按工资的8%缴纳个人账户,不足部分财政补贴。

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实力总体不强,特别是吸纳了70%左右就业劳动力的中小企业盈利能力差,加上《劳动法》等执行不力,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面并不广,社会统筹和个人缴纳部分并没有做到“应收尽收”,也未实现大幅度盈余积累。据人社部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城镇养老保险金总收入16895亿元,其中征缴收入13956亿元;各级财政补贴基本养老保险金2272亿元,全年总支出12765亿元。从上述数据看出,如果扣除各级财政补贴,养老保险金收入只是做到了略有盈余的收支平衡。按照当前这一收支平衡现状,如果领取养老金的老人数量一旦增加,那么就会打破收支平衡,入不敷出。当然,有人会说财政补贴。但经济增速放缓必然导致财政收入下降,财政收入下降怎能实现补贴呢?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