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高考保姆”走俏,多少功利魅影其中

www.fjnet.cn?2012-05-29 16:23? 李文学?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高考临近,一切和高考相关的消费似乎也都跟着水涨船高。 如今,有一种家政服务,也悄悄和高考攀上了关系,它的“专业术语”叫“高考保姆”。 “高考保姆”十天叫价甚至高达4000元以上,并标榜既能处理好家务,也能照顾好考生的功课。(5月29日 《海峡导报》

“高考保姆”走俏,背后反映出的是考生和家长纠结的情绪。俗话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正是抱着这样的希望,考生和家长才不惜血本,在高考的最后几天全力发力,希冀着能在“万人过独木桥”的场景中,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但这种“临时抱佛脚”式的突击,到底有多少作用,还值得商榷。

从报道看,所谓的“高考保姆”,基本由一些大学本科生担任,与家教其实并无异样。也许唯一可以区别的,就是要求“能做饭、会打扫卫生”。但这与学生短期成绩的提高,却并无什么关联。再者,这些本科生并无专业的心理和高考指导经验,如此草率上阵,是否会使得效果正好相反,将考生引入歧途?所以,只要这些问题不解决,高考保姆只能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成了摆设。

诚然,考生和家长的焦虑与担忧,我们可以理解。但“心急乱投医”并非解决之策。随着高考临近,不少“记忆丹”、“补脑丸”等保健品大行于世,甚至出现了举校在教室打氨基酸的奇景。但如此种种作为,只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但孩子的成绩,肯定不会像广告宣传的那样——“头脑清醒进名校”。

“高考保姆”走俏,无非是“考前综合症”的一个缩影。但纠结与惶恐本身,并不能改变多少现状。“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式的功利心态,最终很可能也会以一个荒诞的结果,来作为对此的回应。就像教育专家说的,“那些公司连大学本科毕业证都不看,‘专业性’能有多强这就可想而知了。”

众所周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成绩的提高,更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而现在高考保姆的走俏,映射出的却是家长和学生的功利及浮躁心态。可世界上还没有那么多“不劳而获”的自在事,更不可能“一本万利”。

所以,要想提高成绩,与其将希望寄托于“高考保姆”,还不如好好找老师聊聊。卸下功利的心态,说不定就能收获一个好成绩。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