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无需用异样的眼光看待“无会周”

www.fjnet.cn?2012-04-11 11:24? 李小光?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无会周”第一天,省直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部署,领导干部纷纷赶赴基层,深入一线办实事、解民忧、谋发展。近十个部门纷纷下到基层,搞调研,为群众办实事。(引自4月10日 东南网)

为老百姓诟骂的文山会海,已经成为一些政府部门心病。虽然,时下“会风改革”此起彼伏,但臃肿的会议数量仍然没能得到有效瘦身,反而有“增胖”趋势。在此情形下,推行“无会周”,会不会又是一次“做秀”?这个问题不免会引起了老百姓的质疑。但,当一场带有变革意义的活动出现在百姓视野之时,我们更应该理性对待,而非用有色眼镜去进行异样审视。因为,这种先入为主的态度,无异于一种原罪推论。

其实,实施“无会周”活动的初衷,就是要让干部走出办公室,沉入现实,融入到基层中去,与百姓搅在一起。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无会周”无疑是一次正确的改良。这不仅能打破某些党员干部高高在上,不知民生疾苦的现状,还能听民情,接地气,以便改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更好的服务百姓。从这一点来讲,“无会周”也是改正工作作风的一个契机。

当然,“无会周”活动,能不能一改前弊,已经令公众大为期待。但早前“雷声大,雨点小”的会议改革,已经令公众去了诸多耐心。因为,每一次希望过后,迎来的都是一成不变的失望。这不仅浪费了公共资源,也令参会人员身心不爽。

当前质疑的焦点,在于“无会周” 会不会异化成一种政绩工程。如果,这个活动无法催动会风改革的取得新进展,以致再次落入俗套,那只会让政府部门再次陷入信任危机当中。到那时,“无会周”也只会徒具其表,而无其里;如果,通过“无会周”活动,政府会议少了,会风简洁明了了,官话套话轻了,那也印证着活动的成功。如若不然,“无会周”也定然流于形式,而其它形式的“文山会海”也会再次水漫金山。

而在当下,“无会周”活动正在奋力推行,其成败与否尚还未知。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公众就对它就抱有异样的眼光,那只让“无会周”活动更加艰难。所以,我们应理性对待,而非倒施压力。因为,失败的苦果会由老百姓自己来吞。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