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养生机构提门槛监管也应快跟进

www.fjnet.cn?2012-03-20 08:03? 王石川?来源:京华时报 我来说两句

靠生吃茄子可治百病等荒唐理论生存的伪中医,将无法开设中医养生机构。

日前,作为全国21个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准入试点地区之一,东城区对熏洗、推拿等7类“高人气”养生服务将从人员资质、场所面积、设备设施等方面进行规范。此举意味着养生机构正式有了准入门槛。

养生是一门严肃的科学,还是充满利益的产业。不少哗众取宠的“养生大师”,以种种荒诞的伪中医知识蒙蔽世人,大发横财。在多方合力推动下,这些人的画皮被渐次剥下。但仅有几个“养生大师”倒掉还不够,在其背后,还野蛮生长着纷乱的养生市场,以及鱼龙混杂的养生机构。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此次新规,亮点颇多。比如,从事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工作人员除应具备国家劳动部门颁发认可的培训考核证书外,还需同时具备东城区预防医学会或学会认可的中医药专业机构培训证明。这针对的是那些没有资质就敢信口开河的伪中医。

尤其可贵的是,养生机构资质打破终身制。经过重重考核可营业的机构并不意味着进了“保险箱”,其资质有效期为两年,两年后未能提出申请或验收不合格自动失效。打破终身制,就是要让养生机构时时处于危机感,不只要追求一时的规范,更要追求一世的规范,时刻遵纪守法,否则便被淘汰、被清理。

从制度设计看,对养生机构、从业者的要求甚高。对其越严格,亦是对公众负责。经受住制度的考验、市场的遴选以及公众的挑剔,养生机构才能走得稳健。制度设计是一回事,能否贴地而行又是一回事,推出了制度性规定,并不等于养生市场自动变得纯净,这就需要监管部门丝丝入扣地推行这些制度。

不容回避的是,根据现实体验,制度门槛越高,往往意味着权力寻租的可能性越大。

这就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避免“管理就是收费”,尽管相关部门已经表示,管理中不得向辖区内的养生保健机构收费,需要的经费政府会给予一定的补助和拨款。能否执行,尚待现实检验。二是遏制权钱交易。由于门槛高,一些资质不够的养生机构便会通过利益输送,以达到开办的目的,这就需要强化公共监督,减少权力寻租的空间。相关报道见昨天A05版

  • 责任编辑:李艳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