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小品没市场”需要多方“扶持”

www.fjnet.cn?2012-01-30 17:18? 林 萧?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2012年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仅为7个,与鼎盛时期的16个相比少了一半还多。1月28日,央视春晚总导演哈文表示,语言类节目的衰落是小品缺乏市场的推动。她表示,今年恰逢央视春晚30年,陈佩斯、朱时茂、宋丹丹在春晚缺失是最大的遗憾。(1月29日《北京晨报》)

客观上说,“小品有没有市场”并不是春晚总导演哈文的话所能决定的,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任何市场的发展都取决于是否得到受众的青睐,也就是说,小品的市场潜力取决于广大观众。作为一门语言类节目,无论是小品的内容还是形式,都需要不断创新,以满足人们对小品的不同需求,这些才是决定小品市场的关键因素。

以春晚小品为例,长期以来,许多观众潜意识里达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春晚看小品就是看赵本山。在长达13年的时间里,赵本山年年获得“小品王”的桂冠,观众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审美“惯性”,只要春晚有赵本山出现,小品肯定出彩。遗憾的是,2012年春晚赵本山因身体欠佳“缺席”,观众因此必须适应没有赵本山的春晚,再加上今年春晚小品节目确实不尽如人意,造成观众不满、网友拍砖也就在情理之中。不过,也有不少网友质疑,称即便赵本山今年参加春晚,小品节目能否精彩也是未知数,因为从最近两年赵本山的小品节目来看,“笑料”似乎越来越少,“可笑度”也越来越低,观众记忆中的赵本山、宋丹丹扮演的黑土、白云创造的“爆笑”场景已经难已重现,小品内容单一、形式雷同等弊端也不断呈现。“小品王”赵本山的节目尚且如此,其他小品演员的节目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因此,小品并非没有市场,而是小品普遍缺乏创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进而走进了一条“死胡同”,需要另谋出路。

首先,从现实的情形来看,无论是小品创作者还是表演者,都需要不断学习、反思,用创新来进行自我拯救,只有拿得出高质量、高水准的小品节目,才能赢得广大观众的喜爱,小品才能拥有无限广阔的市场前景。

此外,尽管春晚备受争议,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春晚仍旧是当前最大的平台,对于“扶持”小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议春晚少一些歌舞类节目,多一些小品节目,相对于小品的通俗易懂来说,歌舞类节目脂粉气太浓,每年春晚歌舞类节目能让观众留下印象的实在少之又少,何不腾出一些舞台用来“扶持”小品?

再者,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不妨拿出一些资金,大力扶持各地的艺术剧团和民间团体,从政府层面加强对小品创作与表演的重视程度,让全社会行动起来,必定催生大量精彩的小品,进而为培育、拓展小品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对小品的重视,说到底也是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理应得到多方“扶持”。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