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救命药荒”其实是在玩“逼宫”
www.fjnet.cn?2011-09-13 15:11? 吴帅?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鱼精蛋白,一种心脏手术必须的药品,这两天几乎引起了全中国与心脏有关的医疗机构的注意,因为这种药品严重缺乏,已经有很多医院被迫停止了心脏手术。(9月12日《中国广播网》)

其实早在今年7月,因为厂家突然断货,在多个城市出现了大面积的鱼精蛋白注射液紧缺。按照以往的经验判断,很多人会以为这只是一种意外,紧缺应该很快会填补上,问题很快可以得到解决。作为当时国内唯一的生产商——上海第一生化药业,其负责人给的一个说法是,因为原料不合格,暂时没有进行生产,全国都缺货,何时能恢复正常供应还不清楚。

时间指向了8月,“荒”的局面却依然没有得到缓解,甚至有加重的迹象。多家媒体报道,在广州、武汉等多地医院,鱼精蛋白还在断货,逾九成心脏手术面临“停摆”危险。又看到了不一样的说法,生产药企对此表示,并没有停产鱼精蛋白,只是缩减产量。主要是原材料问题,在生产工艺上有所改变。“最快也要第四季度或明年才能恢复正常。”当时,我写了篇《救命药荒令人心慌》的评论指出,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政府注意,以避免问题越滚越大。现在看来,这种荒及舆论效应可能正是企业希望看到的。

进至9月,“荒”还在继续发酵。经过多家媒体的一轮轮报道及追问,这家药企已经“成功”地置身于舆论的旋涡之中。政府想再不介入调解,恐怕都不行了!药企又有了新的说法,鱼精蛋白的原料有季节性,且取自海鱼,确实有一定供货紧张的情况,目前并没有停止生产。意思是说,因为原材料减少才造成了紧缺。

这些种种的迹象表明,无论是玩停产,还是玩减产,药企根本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制造“救命药荒”来绑架公众利益,对政府进行“逼宫”。他们可以从这种“荒”中获得哪些好处?一是可以要挟政府,满足他们提出的或明或暗的额外要求,明的是直接允许他们提高药品价格。暗的是,他们可以在其它公众不注意的高价药品上做文章。二是可以要挟医院。在上海,记者暗访中,该公司某销售经理就表示,现在每个月的产量是400盒,“要想保证医院能拿到药,可以与药厂、中标的药品公司签订三方协议,如果肝素钠也用我们公司的,我们会按比例供给‘鱼精蛋白’。”这种司马昭之心,已经路人皆知了!最后,还可以通过制造市场紧缺局面,坐收另一种渔人之利。救命药一旦荒起来,医疗机构及患者只能到黑市中去出高价购买,但高价的救命药源头同样来源于药企,他们是利益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药企为何有底气有能力这样绑架公众利益?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垄断。现在全国的医院都由这一两家企业供货,在事实上他们就处于一种垄断地位。而这种药品在临床上具有不可替代性,属于一种“孤儿药”,这就加重了垄断性。当一种不可替代的临床救命药生产权就掌握在一两家药企手上,出现这种“紧缺”乃至“逼宫”都是意料中的事了。有几家垄断企业不是这样干的?

药企绑架公共利益玩“逼宫”,其实挑战的是政府的权威与能力。站在公众的立场,在救命药物生产上,政府应设法尽快打破这种垄断局面来回应“挑衅”。一是应该出台保护政策,鼓励更多的药企参与生产,合理利用市场杠杆调节,并做好预警防范工作,避免那些心脏病患者深受其害。二是开放市场,允许医院引进国外同类产品,以缓解紧缺局面。三是应该尊重市场规律,重新评估拟定新的市场价格,一种药品价格十几年不动肯定是不太正常的。给企业创造合理的利润空间,能够吸引更多药企参与到这种药品生产中来,打破这种垄断的局面。

责任编辑:林雯晶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