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换马甲公款出境游就没人认识了?
www.fjnet.cn?2011-07-12 08:44? 钱桂林?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干部“化装”公款出境游,脱了马甲就没人认识了?

钱桂林

7月8日12时许,网友“JSYHSLsl123”在四川日报网论坛发帖称,他在峨眉山市一旅行社办事时意外看见,今年五六月份,该市符溪镇的骆永利、张万林等党员干部填写的“公民往来港澳地区申请审批表”上,申请事由为“旅游”,政治面貌为“非党员”,工作单位填的是“个体户”或“无业”。他们和旅行社签订的旅游合同是港澳五日游。7月11日,峨眉山市监察局向四川日报网发来传真。传真中说:该局安排3个调查组,分别对涉及此事的符溪镇相关人员、旅行社和出入境管理部门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网友举报属实。(7月11日四川在线)

中央三令五申,禁止公款旅游。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公款旅游,一般打着这样的旗号:考察、学习、培训、研讨、招商、参展、参加会议……而峨眉山市符溪镇的骆永利、张万林等干部竟然以“个体户”或“无业”者的身份申请旅游,这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公款旅游作为间接性的“贪污腐败”,虽然不如直接性贪污腐败危害深重,却同样危害极大。官员借公款旅游以满足个人游山玩水的私欲,这不仅严重损害了纳税人的权利和政府的形象,而且还造成公共财政的浪费,挤压了用于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在荒芜政事的同时,更助长腐败之风。

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大力遏制“三公消费”。今年3月国务院召开的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将继续严格控制和压缩行政经费,今年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三公”支出要进一步削减。可是,在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国家财政支出难以避免地会成为“谁都想吃一口的唐僧肉”,即使相当比例的资金用于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和其他公款消费,也难以被追究责任。

要遏制日益猖獗的公款旅游现象,有关部门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对公款考察实行公示制,接受社会监督。将考察的线路、行程到出访的内容与费用支出,都公之于众;限制出访审批权,对公款考察严格控制,杜绝没有实际内容但“师出有名”的假考察;紧缩财政预算,扎紧公共财政的钱袋子;健全问责机制,对假考察严肃问责。从长远来看,要堵住公款旅游黑洞,应该像治理贪污受贿一样治理公款旅游,让公务人员畏于高昂的违法成本,在公款旅游时有所顾忌。假考查真旅游,纯粹是在糟蹋纳税人的钱,是一种官场不正之风,不能任其蔓延下去。对顶风违纪者,决不能手软!

干部“化装”公款出境旅游,脱了马甲就没人认识了?也许这几位干部的想法太过于天真。追缴旅游公款,诫勉谈话,这些都是必须的。但如果只是对顶风违纪的干部轻轻拍几下,能对众多蠢蠢欲动者起到警示作用吗?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