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财政“蛋糕”分配就该多向民生倾斜
www.fjnet.cn?2011-03-08 13:47? 张遇哲?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2011年财政预算报告显示,今年全国财政支出规模将达100220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支出合计将占中央财政支出的2/3左右。(3月7日《经济参考报》)

今年初,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诚如斯言,翻开2011年财政预算报告,从数字比例的感观上,就能让我们体会到公共财政向民生倾斜的“给力”。发展教育、支持医改、上调养老金、提速保障房建设等民生热词,均可以在其中找到与之对应的财政资金安排和表述。在年度财政支出首次超过10万亿元规模、支出压力很大的形势下,中央财政安排三分之二的资金用于民生领域,开出一个沉甸甸的民生大礼包。

向民生倾斜,源于政府财力不断增强的有力保障。过去,囿于我国财政收入规模不大的限制,有限的财力主要投入经济建设,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方面显得比较薄弱。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所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长期低于20%,即便2003年以来提高到了30%,但与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这集中表现为,财政投入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三大方面的支出比例长期偏轻。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仅为人均GDP收入的0.82%;美国为6.10%,是中国的7.44倍;日本为4.28%;韩国为3.01%。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支出一般占GDP的30%至50%,而我国2008年的这一比例仅为7.5%。如今,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财政收入连年快速增长,为提高财政支出中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比重提供了财力保障。

向民生倾斜,折射民生财政理念的回归。从本质上说,公共财政的核心就是公共性和公益性,即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由于历史原因,各级政府长期将目光集中在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卖地开发、争取大项目等上面,在重视经济建设的同时,忽略了社会建设,以致没有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如今,财政蛋糕分配更多地向民生倾斜,彰显民生财政理念的理性回归。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助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