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公众更关心教育部如何“防忽悠”
www.fjnet.cn?2011-02-25 07:53? 张遇哲?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教育部近期将印发义务教育分规划,统一城乡教师工资待遇、明确禁止学校收取择校费和治理“占坑班”。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称,“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忽悠,不值得进行大肆的宣传和推广。(2月24日《京华时报》)

近年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在社会上流传甚广。在其指挥棒的作用下,许多家长宁愿缴纳数额不菲的择校费,报各种各样的课外辅导班,也要想方设法让孩子上名牌校、重点校,不仅弄得自己焦头烂额,也让孩子身心疲惫。此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呼吁,所谓的“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纯属教育认识误区,只是培训机构的一种宣传语,并不符合教育规律。如今,教育部官方人士公开予以澄清,将“输在起跑线”之说定性为“忽悠”,有望从根本上起到拨乱发正之效。

众所周知,百米赛跑等短程竞赛的成败,往往取决于起跑线上的争分夺秒。但人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比的并非起跑的速度和爆发力,也就不存在输在起跑线上的担忧。相反,马拉松比赛赢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往往由于没有保存体力,致使起个大早,赶了晚集。中国自古就有“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之说,放眼国外内许多伟大人物,诸如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等均属少年愚钝,大器晚成者。有媒体报道,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曾对毕业于该校的23位院士学习档案进行分析,发现高三毕业时的成绩名列年级前10名的仅有5人,从分数段看,还有6人居于后30%。

在教育实践的维度上,并不是所有教育都是越早越好,因为教育必须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格赛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成熟,一个是学习。他认为,儿童的成长是受生理和心理成熟机制制约,人为地任意提前训练,会给儿童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造成负担,还可能影响儿童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逆反心理。郑渊洁更是提出了“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认为衡量教育是否成功,不是看分数,而是看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如果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大,说明教育成功了,反之则相反。

教育部人士抨击“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在某种程度上是忽悠,一针见血,振聋发聩。不过,要想真正让家长们走出教育理念上的误区,遏制愈演愈烈的择校潮,还需要更多努力。必须看到,近年来“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之说的甚嚣尘上,除了某些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大忽悠”在推波助澜外,更在于抓住了广大家长的心理。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就业压力的逐渐增大,家长们普遍希望孩子早一点掌握更多的知识,比同龄人享有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在竞争中抢得先机,立于不败。在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下,少数名校、重点校自然成为挤破头的“香饽饽”。

因此,对于“不要输在起跑线”的误导,不能仅仅是一批了之,还要充分尊重家长的心理诉求,切实采取防忽悠措施。一方面,加强教育理念的宣传引导,向家长普及科学的教育规律,为盲目的“择校热”、“报班热”降温,为孩子学业减负。同时,更重要的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均衡化,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一直以来,教育部三令五申禁止收取择校费,但却屡禁不止。究其原因,就是学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形成“教育资源洼地”,导致“望子成龙”的家长们趋之若鹜。“起跑线”之说不能一驳了之,择校费之乱不能叫停了事,关键在于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如何实现这一点,统一城乡教师工资待遇、鼓励普通高中将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初中等举措能否落到实处,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