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学生幸福指数不过是热词依赖症
www.fjnet.cn?2010-11-30 06:58? 丁寅?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11月27日召开的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传出消息,成都将拟定中小学生幸福指数评价体系。而理由就是现在中小学生非常累、非常苦,制定幸福指数评价体系,旨在减少学生的厌学情绪。(成都晚报 11月28日)

幸福指数,正在成为官方文件里的热词。江苏江阴、河南平顶山等一些地方政府,已经把它纳入对当地官员的政绩考核中,以此来避开以GDP为主要考核指标遭受的种种质疑。这一热词还正成为民间的期盼。最近一份中青报的调查报告称,89.3%的人期待将“幸福指数”纳入地方政府考核体系。尽管幸福指数到底如何衡量,什么是幸福并没有定论,但这似乎并不妨碍它成为一种潮流。

此次,成都准备将它运用于教育领域。但从新闻来看,中小学生幸福指数评价体系不过是减负的代名词,它并没有创造一套全新的理念和标准。这反映出的不过是官方文件顺应潮流,甚至于对热词的一种依赖症而已。

如今,热词正在帮助我们记住这个时代。大多数热词,不再仅仅是年轻人中流行的俏皮话,而更多的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代表了一定社会阶层的民意和情绪,能够准确表达集体的意识。譬如前不久网络热词“给力”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这次“给力”表达之后,这个词已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各类媒体中。无数次的重复,以证明生活中的我们没有落伍,正在紧跟潮流。甚至于,要是哪个人不知道这个词,还会被周围人讥笑。与此类似,“神马都是浮云”、“被”、“临时工”等等,也成为人们交流的一种必需。这样的流行中,一些将热词运用得好的名人、官方文件,更成为媒体追逐的热点。譬如华中科技大学的校长根叔,就因为毕业典礼上成功运用大量网络热词,而引起一场“去官话”的全国大讨论。

其实,深谙此道的不止是大学校长,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更是乐此不疲。几个在政府部门任职的朋友就曾说起,他们做文件起草工作,经验之谈就是每天要像媒体人士一样,及时搜集各类热词、流行语。并让这些新词尽快进入到要起草的文件中。尽管文件的具体内容或许跟去年没多大变化,但表述是一直在变的,唯有如此,才能让各方都满意。这么看来,成都的这个中小学生幸福指数评价体系,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换了个新叫法,又有了新话题,新闻就这么出来了。

可是实质上呢?学生的减负工作进展依旧迟缓,纵使将减负提到了国人关注的幸福指数层面,但评价方式和内容却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而且,学生幸福不幸福,到底谁说了算呢?纵使学生真说自己不幸福,那他们又有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的权利吗?或许,相比老调重弹,这样不时出现的新曲更值得警惕。因为这样的工作方式,其实是将减负的实质,变换成减负的表达,工作重心都放到文件的新潮表达上,那谁来关心减负到底做得怎么样?

将幸福指数纳入考核确实让人期待,学生幸福不幸福,也确实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关心的事情,但千万别忽视了,时尚的表达背后,要做的还是一些陈旧性工作,比如和公众的幸福指数相关的,就是社会保障、公平公正等老问题。只是,新瓶装旧酒的不断出现,是否说明相关部门的工作,一直还未真正让人满意呢?以至于只能用这样的方式,来获取一个让各方都满意的新鲜感。 姓名:丁寅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