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按帖看病”背后的医疗投入焦虑
www.fjnet.cn?2010-04-23 08:06? 曾颖?来源:华商报    我来说两句

一个指名道姓列出武汉市各大医院儿科“好医生坏医生”的帖子,从2008年底一直活跃至今,已受到数十万网民的追捧,上万名年轻妈妈在此写出带宝宝看病的心得。现在,武汉的妈妈大都是“按帖看病”。

其实,自古以来,在人们心目中,医生都有“好”和“坏”之分,那些妙手仁心的医者,总是被人们惦记和褒扬。在医界,口碑这个词,不仅是人对人的称赞,更是一种与商业利益直接相关的硬指标。很多老医生,一辈子兢兢业业所干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维护好自己的口碑,这既是一种商业价值的保障,更是一种人生价值的肯定。我们从年幼时看到中药店里那些被患者和锦旗簇拥的老医生面带微笑从容地给人们看病的样子中,确实能体会到一种人生价值观得到实现之后的充实感。

只可惜,这样的价值观,在盲目的商业化和失败的“产业化”之下,变得模糊,成为一种让医患双方都痛不欲生追忆却又回不去的美丽往事。目前的医患之间的关系,不用我在这里费笔墨描述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双方再也没有那种和谐亲近如父母亲人的关系——— 医者父母心,这句话是那么温暖又那么令人伤心啊。

应该说凭网络上的帖子识别 “好医生坏医生”,其实不过就是锦旗功德碑之类的网络翻版,是80后妈妈们独具个性特色的“口碑”。这是直观的可以量化的口碑,它直接决定着家长们的喜怒,也决定着医生们的形象。

但是,这种网络口碑榜的实际效果,也许并不如报道中想象的那么好。因为,由于网络之海,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加之家长们对医疗知识的掌握终究是有限的,在很大程度上,排榜的主要权重,就在医生的态度上,这其实是限制很大的,很可能像选秀一样,把真正医术高明但不太会做表情的人,给选了下去。另外,当下网络上无处不在的推手,也可能在这种排行榜中上下其手,将排行榜 “医托”化,而且,最让人担心的是目前公共医疗设施投入不足,医生的各种压力也特别大,一些地方将医生的绩效工资与患者的民意测验挂钩,也引起一些医生的忧虑,他们感觉自己不被理解和信任,被人为地和患者划到了对立面。

一位从医二十几年的医生曾对我说:“我们夜班,一个医生和护士值守三十间病床的病人,光是保证不出错地给他们做出判断和诊断,已让我们费尽心力,有时几乎连笑的力气都没有。这个时候,谁为我们的表情和态度负责呢?”

如果投入力度不够,医患供求矛盾不能解决,再多的帖子也是白搭。甚至会出现一个可怕的后果,“好医生”们会因为出奇好的口碑而被累得性情失调,甚至变得“坏”起来,而现有的分配机制和奖惩措施,还不足以抵挡这种转换。(曾颖 知名媒体人)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