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西岸文集> 蒲思伊 > 正文
中国电影输在“太靠谱”
www.fjnet.cn?2010-01-09 13:39? 蒲思伊?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因为中国电影太靠谱了。中国有太悠久的历史,上下五千年,巍巍中华立于民族之林,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电影永远不愁找不到素材,在万卷史书中轻扬一个拇指,就能挑出一个史话经典。于是中国电影乐此不疲的一次又一次地为人们重现一百年、一千年前的故事,像失了儿子的祥林嫂,絮絮叨叨,没完没了。

单看与《阿凡达》上映时间相差不远的《十月围城》以及即将上映的《孔子》,都是打的历史牌,用古人的故事赚现代人的钱。我们不否定经典,也不反对用电影更直观的形式来品读经典,但是,百转千回,重复同样的故事会扼杀我们对历史的想象力,我们会笃定地认为曹操就是一代奸雄,乾隆就只会风花雪月,是对历史的亵渎,也是对历史人物的不尊重。

其实我觉得这观点也不全面,贺岁档里的《三枪》绝对没有翻拍中国经典,那是翻拍的《血迷宫》,和中国不搭边。再想想此前的《黄金甲》,那也不是翻拍的中国的事,那是中国版的《哈姆莱特》,由此看来,张导的确是国际大导演,以前拍了《红高粱》这些之后,就放眼国际,把中国的故事留给后起之秀来继续发挥。

电影商业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从商业化的角度考虑,用现成的典故,不需要消耗太多脑细胞的剧本价格应当说相对低廉,节省的开支可以用来请更大牌的导演、明星,可以用来制造更大声势规模的宣传,这符合市场化规则,可以理解。但不知投资方有没有考虑风险问题?这些有据可循的故事,不管是历史还是名著,都是大众耳熟能详的故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能否保证拍出来的“哈姆莱特”符合大众的胃口?像《十月围城》,孙中山本先生就是声望很高的历史人物,拍他的故事,稍有不慎就会引起质疑,名声扫地事小,失了票房事大,风险不可谓之无。


责任编辑:刘宝琴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