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湖南推介河南景区”,又一个笑话
www.fjnet.cn?2009-11-06 08:16? 胡 艺?来源:工人日报    我来说两句

据11月4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湖南省张家界市市委宣传部就近日网上热议的“湖南开会推介河南景区”事件,通报批评了该市政府公众信息网,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

据查,张家界市委宣传部召开《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演出及宣传推介座谈会,市政府公众信息网派实习人员王某参加。由于王某没有听取并记录领导讲话内容,回单位编发该信息时,便在网上搜索了河南巩义旅游宣传座谈会某领导的讲话内容,添加在张家界市委宣传部部长的讲话内容中,且在抄袭过程中,连原文中的“巩义”等字样都没有删除。于是,闹出了“湖南推介河南景区”的笑话。

从“开封指导漯河”、“双胞胎政绩”到“湖南推介河南景区”,公文抄袭笑话接二连三,影响颇坏。

而政府网站犯下“湖南开会推介河南景区”这样没有技术含量的笑话,与有的公文本身技术含量不高有关。

事实上,包括宣传稿在内的某些政府材料、公文,大多不是领导亲自动笔,一般由秘书“捉刀”。除非涉及重大项目或者敏感事件,有的领导事后一般也不会认真检查和核实。而且,有的公文从形式到内容,含金量不高,除了时间、地点、人物、数据等细节不同外,其它大都是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八股内容。

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旅游亮点,尽是空话、套话,难免让人听起来走神、打瞌睡,与会人员没有记录领导讲话内容并不奇怪。为了完成宣传发稿任务,不东拼西凑、复制粘贴才怪。何况,巩义的旅游宣传材料是否就是原创也难说。

这样说,丝毫没有为“湖南推介河南景区”笑话制造者开脱责任的意思,王某被辞退也是自食其果。但是,拿实习人员做挡箭牌就开脱得了责任吗?试想,如果主管部门的有关人员认真履行把关责任,及时发现破绽并进行了更改,这一笑话还会发生吗?

个案曝光处理只是具有个案意义。关键在于,如何改变某些地方的官场八股文风,避免公文抄袭成为官场老笑话,维护政府的公信形象。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