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星闻码头 > 正文
潘振声走了,纯真儿歌永垂不朽
www.fjnet.cn?2009-05-18 09:35? ?来源:千龙网    我来说两句

潘振声  资料图片

  14日晚,潘振声因患脑血栓经多方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77岁。50多年来,潘振声创作了大量儿童歌曲,已在全国各地报刊电台发表了一千余首。潘振声创作的《春天在哪里》,已成为世界儿童乐坛中的“世界名曲”。(据5月16日《天府早报》)

  潘振声轻轻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带着对儿歌的痴迷和对儿歌创作的敬业精神永远地闭上了双眼,留给人民的是永远的怀念。

  潘振声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儿歌,很多能为大众所熟知,所熟悉,只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喝水忘记了挖井人”,如果不是潘振声先生的突然离世,如果不是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我还真不知道儿时天天吟颂的歌词便是他创作的,哪怕曾经耳闻潘振声先生大名很久。或许,这也是潘振声先生之所以伟大的原因之一,不为“艺术而艺术”地去创造,不求名、不求利,只求能够给儿童带来快乐的声音,这才是永恒的真谛!

  这不仅是潘振声的真实写照,也是老一辈文艺家、甚至文学家共同的写照,在当时稿费制度尚未完全健全时,他们的作品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都是为“发声”而创造,而不是如今功利化的写作和创造。诚然,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不同环境和背景,“为稿酬而创造”也未尝不可,只是别忘记了“创作”的使命,说伟大点是“兼济天下”,说普通点便是“为时代发声”。

  或许,潘振声的歌词在现在看来很可笑,甚至有些无法理解,譬如捡到一分钱,如今,一块十块的很多人甚至都不屑于去弯腰捡一下。其实,一则是时过境迁,经济的飞速发展;二则是这便是儿歌的魅力之所在,是如此纯真,是如此无瑕,仿若那世外桃源一般,而这也正是如今儿童正需要营造的环境,过早地接触到功利化的思想对孩子的身心成长不利。其实不仅《一分钱》,《春天在哪里》、《小鸭子》等儿歌中都童心未泯,快乐有余而且纯真很足。

  潘振声走了,不知道还有谁在“为艺术而艺术”给孩子们写儿歌?是否还有那样纯真的大手笔?

  在告别的时候,我们也有更多的期待,那便是能有能够继承潘振声先生的衣钵,用纯真的大手笔写出快乐的儿歌,哪怕在成人看来很滑稽很可笑,但是只是孩子快乐就好,这才是儿歌真正吸引人的地方。毕竟儿童和成年人是两个世界的人,真正为儿童所快乐吟颂的未必为成年人所能理解!正如潘振声的儿歌一般,注定会成为永垂不朽的童声,注定会一直陪伴着孩子们,让他们快乐地成长!

  在怀念潘振声为儿歌做出巨大贡献的时候,我们应该擦干泪水,因为有儿歌陪伴,他注定在另一个世界不会寂寞,而且他走了,依然留给我们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铭记便是对“逝者”最大的尊重! (龙敏飞)

(责编:刘宝琴)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